近日,杭州纤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在钙钛矿商业化大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方面又取得了新进展,在欧洲太阳能测试机构(European Solar Test Installation)的严格检测下,获得14.30%的光电转换效率(300平方厘米,面积定义:限定辐照面积)。该数据距今年8月NREL发布的全球冠军组件效率榜上他们11.98%的成绩,仅时隔两个月。
坚持科学精神,助推钙钛矿逐步走向产业成熟化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Perovskites solar cell)是《科学》杂志2013年度十大科技突破之一,是2016年世界经济论坛 “最具商业化潜力的十大新兴技术”之一。自2017年被诺贝尔化学奖热门提名后,更是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掀起了国内外科研学者们对钙钛矿技术的研究热潮。
钙钛矿作为先进材料,是科技创新浪潮中的典型代表。我国在钙钛矿领域的基础性研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们在纤纳光电这样的新生代科创企业身上看到一种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看到他们在短短2年间,先后六次刷新钙钛矿组件效率世界纪录的阶段性成绩。目前,他们通过系统集成,使钙钛矿组件的电气性能满足商业化应用的初步需求,这标志着第三代钙钛矿薄膜光伏技术的经济价值已初见端倪。
严格遵守国际认证标准,全力投入钙钛矿技术产业化的国际竞赛
全球目前有7家光伏器件效率认证机构的认证报告被“太阳能电池效率纪录表”和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的“冠军组件效率图表”承认。7家认证机构对组件效率的认证均遵循严格的流程,其中对组件面积的一致定义决定了7家认证机构认证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以及相互可比性。目前,7家机构认可的组件面积定义仅限三种:全面积、孔径面积、限定辐照面积。全面积与孔径面积一般在成熟商业化组件的测试中采用。目前钙钛矿组件的效率认证普遍采用限定辐照面积法来决定组件面积。该方法将组件的死区面积纳入到组件总面积中,避免了因死区面积比例不同造成的测试结果偏差。同时,对于通过遮挡死区面积进行组件效率测试的方法,7家机构以及“太阳能电池效率纪录表”等均已无法采信。这7家检测机构结合钙钛矿材料的特殊性,采用严格的稳态测试法和统一的面积定义,可准确测量和计算钙钛矿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这种测试方法对科研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也让钙钛矿这一新兴技术能够更适应实际应用场景的要求。

-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商业化进程加速2020 / 03 / 25
- 1元以下钙钛矿组件计划实现量产2020 / 02 / 19
- 植物能高效吸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铅2020 / 01 / 23
- 我科学家揭示钙钛矿材料中 电荷输运独特量子干涉效应2019 / 12 / 24
- 中国企业打破日本东芝公司“钙钛矿光伏组件效率”的世界纪录2019 / 08 / 08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