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挽狂澜创奇迹———首批发电机组安装施工纪实
2012-11-15 15:41  · 来源: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作者:王丽娟  · 责编:系统管理员

  (原标题)力挽狂澜创奇迹———水电十四局锦屏一级水电站首批发电机组安装施工纪实

  锦屏一级水电站被国内外专家公认为是“技术难度最大、施工环境最危险、施工布置最困难、建设管理难度最大”的水电站。然而,就在这诸多的难点前和遭遇重重困难之后,水电十四局安装人却续写了艰苦卓绝、锲而不舍、勇于挑战的动人诗篇。

  经历风雨见彩虹。在历经大灾重创之后,他们挺直了腰板,凝心聚力创造出60万千瓦机组“一月两投”的奇迹,必将记入中国水电建设史册。

  风雨同舟  使命光荣

  2012年8月29日晚,连续7个小时的强暴雨引发了锦屏一级电站工地泥石流灾害。水电十四局安装项目部办公楼、物资仓库及所承担的C4标金属结构1号制作厂等遭遇泥石流。当晚,在与外界通信中断的情况下,项目部展开了自救,将分散在危险地段住宿楼的员工及家属全部撤到安全地带。

  9月1日,分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到达受灾的工地,与项目部一线职工并肩战斗。之后,除项目班子成员及部室、作业队负责人,仍坚持在受灾现场组织抢运物资、设备和资料外。项目部其余员工暂时撤离工地。

  10月10日,经过全力拼抢,安装项目部全面复工。可是,这一自然灾害导致紧张安装中的5号、6号机,必须进行检修恢复处理,由于地质条件变化导致三大洞室加固处理造成主厂房土建施工受到影响,致使机电设备安装自2009年11月进点以来就处于赶工状态的形势更趋严峻。

  为将灾害损失降到最小程度,雅砻江建管局提出要求, 2013年8月30日前要实现双投目标。 “可仅仅10个月时间,这简直就是一个神话”,当时无人不这样认为。

  这是一次极端的挑战!灾后重建,勇于担当,降低损失,是水电十四局人自强不息、忠实履约优秀传统的体现。“就算是块硬骨头也要把它拿下。”毛永茂的话掷地有声。

  鉴于紧迫的工期,水电十四局安装分公司不惜代价,调遣精兵强将到锦屏全力支援,让具有丰富生产管理经验、有“金牌经理”之称的分公司经理助理、技能大师王秀然到锦屏协助工作。

  5月20日,王秀然带着使命奔赴锦屏。经过一星期的走访、调查,他和项目班子拿出了赶工报告。

  即刻,水电十四局分管机电安装施工的党委委员、总经理助理王建华和安装分公司经理彭贵军作出批示:“不惜代价,全力保证实现发电目标。”

  项目部立即制定赶工措施:机关全员参与,一心一意做好服务;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制定奖罚办法;召开赶工动员大会,统一认识;现场每天4点不间断召开协调会,确保当天计划任务完成;对有缺陷的设备,现场进行加工;充实电气技术人员,及时突破技术难关;加强对协作队伍的指导,保证工程顺利推进。

  员工激情被全面调动起来,6月初,项目部员工精神振奋,全力以赴,全面拼抢工期的良好氛围开始形成。厂房内机电安装热火朝天,施工呈现出勃勃生机。

  绝路逢生  凤凰涅槃

  2013年2月份,电站进水塔108个孔的二期混凝土还未浇筑,门槽门叶金结安装告急。

  业主拟订5月30日蓄水,这就意味着,进水塔的土建浇筑和金结安装只有不到100天的时间。

  2月26日,十四局土建和安装两项目部成立进水口工程协调小组,由安装项目部副经理闫沛军担任组长,统一对土建和金结队伍进行管理。

  “110米高的进水塔高空作业,108个孔的二期混凝土浇筑,近11000吨的金结安装,只有100天工期,谁接了这活,就等于把刀架到了脖子上”。人们在担心。闫沛军称,这100天的奋战是“魔鬼3个月”。

  接手后,他依靠大家建立起生产、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并提出“大战100天,确保按期下闸蓄水”的口号。同时,切实做好内外协调工作。为确保现场安全,增加了60个安全吊笼,防护栏、安全网等投入到位,并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各作业队队长身上。

  高峰期时,进水塔上吊车从6辆增至11辆,白天机声隆隆,夜晚灯火通明,24小时两班倒,赶工施工如火如荼。

  5月底,在保证安全事故为零和无渗水现象的情况下,高110米的进水塔,108个孔二期混凝土浇筑,11000吨的相关门槽、门叶等金结安装如期按质按量完成,这在金结安装史上创下了奇迹。

  锦屏电站建管局局长王继敏到塔顶检查,由衷地说:“选择了十四局,我们放心。”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4月底,十四局安装项目部面临GIS电气设备安装及电气一次、二次公用部分因泥石流灾害受损需返厂处理,不能进行安装,而时间不足3个月,工期严重滞后。

  面对严峻的局面,具有近20年电气调试试验经验的十四局安装分公司试验室主任徐枚心里也没底。以往电气试验人员进场,电气安装基本形成面貌。而锦屏一级电站,现场施工环境恶劣不说,按常规需要6个月才能结束,可现在只有3个月不到的时间,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通过努力,断路器、气管母线、陆续到货,安装24小时不间断,场面热火朝天,大家看到了希望。

  6月15日,为进一步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分公司党委副书记蔡保跃代表分公司党委,明确“党员红旗责任区”,并组建“青年突击队”,向各作业队授旗。项目部200余名职工参与其中,一时积极性更加高涨。

  作为主管电气试验的负责人徐枚知道,这将是她一生中最有压力的一次挑战。面对现场恶劣的环境,她带着全体试验人员24小时轮流加班,一刻也不敢停歇怠慢,紧跟电气安装脚步,电气试验达千余次。

  项目部试验室主任李伟带病一个多月依然坚持工作岗位,直至接地试验完成;分公司试验中心主任助理赵志强在完成仙游、阿海的调试试验后马不停蹄地赶来支援;试验工作人员李纬金毛遂自荐到锦屏参与奋战,由于频繁的加班,同在一个项目部的女朋友,几天才能见上一面。

  6号机主变和母线,分别于6月19日和29日完成安装并通过调试试验;5号机母线和主变,分别于7月7日和12日完成安装并通过调试试验;7月23日GIS安装完成,并顺利通过调试试验,整体具备送电条件。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呈现了曙光。

  凝聚力量  攻坚克难

  8月5日,在5号、6号机组试运行期间的推力瓦更换过程中,经业主等共同商议,需要在推力循环管路中增加滤网。但这就意味着需要将推力油盆里的所有透平油全部排出,重新将推力瓦拆除更换,并对高压油顶起装置进行清理。这对于项目部来说,无疑又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此刻,当务之急就是组织抢工力量。凌晨3点,几个作业队的人员驰援进厂房投入抢修。

  “一台机组滤网有6个,两台机组我们进行了4次更换。其间要排完油后才能更换,那时我们全身上下没一个地方是干的,几乎泡在了透平油里。虽然一干就是20多个小时,但是大家没人叫苦。”辅机队的白兴海如是说。

  “最紧张的是6号机组最后一次滤网清洗更换,我们早上10点左右进行拆卸,晚上两点就要做并网试验,全队人被时间追着跑,那拧螺栓的速度,可以跟机器比了。”辅机队的李正伟这样讲。

  “瓦块更换拆除比较困难。首先更换推力瓦的空间较窄,其次是由于机组才停下来,发电机层温度高达六七十度,大家顶着高温没有怨言。”发电机队的李荣强告诉记者。

  可天有不测之风云。正当瓦块更换进入关键期的时候,王秀然接到家里 “母亲病情加重,速回”的电话。为使瓦块安装顺利完成,他选择了坚守,直至瓦温数据显示正常才悄然离开。然而 ,800多公里的路程显得是那么漫长,怎么赶还是没有赶上母亲临走的最后一刻,他留下了终身的遗憾。

  “不屈不挠的精神,是迈向成功的法宝”。8月24日10时,6号机组顺利移交电厂;30日6时许,5号机组也顺利移交电厂。

  发电了!雅砻江水与机组碰撞声、隆隆的机声融合了建设者们成功的喜悦。十四局人心潮澎湃、百感交集。是他们用实际行动创造了奇迹,诠释了中国电建 “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企业精神!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能源网-中国能源报www.cnenergy.org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