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上午,中国水电八局向家坝砂石项目部营地彩旗猎猎、彩球飞扬、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三十多公里的钢铁巨龙在崇山峻岭之间、在江水滔滔的金沙江畔发出欢快的轰鸣,由中国水电八局承建的世界上生产能力最大的人工砂石系统———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人工砂石系统投产运行,从此,中国砂石生产能力最高记录被再次改写。
抢占砂石制高点
横断山脉乌蒙山下,中国蜀南滇北大峡谷,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群岭争锋、万壑比峻,中国第三大水电站———装机600万千瓦的向家坝水电站在这里崛起。
2006年春节刚过,向家坝工地传来喜讯,水电八局一举中标向家坝水电站马延坡砂石系统及太平料仓工程,合同金额10.24亿元。
这是继世界最大的人工砂石系统——三峡下岸溪砂石系统之后又一巨型砂石系统,其生产能力超过三峡。系统建成后,主要为向家坝水电站主体工程提供各种级配人工砂石骨料,计划生产砂石骨料2680万吨,运行期长达7年。
然而,兴建这座系统,面临着两大世界性技术难题:
世界罕见的长距离胶带机:由于坝址附近的岩石显碱碳酸盐反应,是坝工领域公认的骨料癌症,使用这种岩石作骨料影响大坝的寿命。最终选定距坝址上游约六十公里的大湾子白岩山上的岩石作为加工砂石骨料的原料,采用总长达31公里的胶带机,将经过粗碎后的毛料运至坝区加工为砂石骨料成品,这是我国乃至世界水电建设迄今运距最长的胶带机输送系统。
向家坝马延坡成品料生产系统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安装设备870台套,各种皮带机100余条。高强度的生产能力,由大量的混凝土构造物、金属结构,组成的一座庞大的系统,然而这座由桁架设备、皮带构成的砂石城却建设在古滑坡体上。要在短短的15个月时间内,完成系统建设和山体加固任务,几乎没有先例。
其实,向家坝砂石系统建设面临的困难不仅于此。
整个系统占地面积210万平方米、需完成土石方开挖218.8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12万立方米,浆砌石4.75万立方米,钢筋制作安装3531吨,金属结构制作安装2224吨,设备安装559台(套)、胶带总长39432.4米、设备总功率14893千瓦,无论是规模上、工程量上都远远超过同类大型砂石系统。
向家坝砂石系统由大湾口半成品加工区、长距离骨料输送线和马延坡成品加工区三大部分组成。向家坝人工砂石料加工系统的建设创造了国内乃至世界5项之最。原向家坝建设部主任于文星对这个系统给了这样形象的比喻:“一根扁担,担着两个重筐”。
谁能担起这副重担,谁能舞得起这条巨龙?
作为一直是中国人工砂石料加工行业的领跑者,致力打造“中国砂石第一品牌”八局砂石分局,在向家坝面临着一个新的制高点。
水电八局局长林修建说:要充分认识向家坝砂石工程对工程局以及八局砂石产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要把向家坝砂石系统建设成西部典范工程中的精品。
水电八局党委书记陈正平说:建设向家坝砂石加工系统工程,是提升八局砂石品牌的历史机遇。
水电八局砂石分局局长连普选表示,一定珍惜这次机会,继承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发扬三峡精神,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精诚团结、信守合同、顽强拼搏,安全、优质、高速建设好向家坝砂石工程,争取提前投产。
让“八局砂石、中国品牌”的旗帜在向家坝高高飘扬,是八局砂石人的共同心声。
砂石分局建设者在乌蒙山中安营扎寨,艰苦鏖战,仅用了短短的7天时间实现了工程开工。
向家坝是水电八局关注的重点,是砂石分局实施“一拖四,四拖八,滚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战役。无论是前期最困难的时期,还是在最紧张的施工时期,在工地现场,总是能看到水电八局领导、砂石分局领导的身影。水电八局局长林修建到向家坝工地现场5次、党委书记陈正平8次,几乎所有的工程局领导、专家都到过向家坝。砂石分局局长连普选、党委书记张正刚几乎把向家坝当成了第二办公室、第二家。工程遇到困难,他们为工程排忧解难、为建设者鼓劲;新春佳节,他们到工地慰问,嘘寒问暖。砂石分局12位班子成员,就有4位工作在向家坝。向家坝集中了砂石分局的精英,向家坝应用的是三峡先进的管理经验。以项目经理杨建安为首的建设者奋力拼搏用汗水和智慧谱写历史的巨篇,在行业的颠峰进行着一场超越自己的战斗。
风雨中拼搏
太平料场,又称大湾口,是向家坝砂石系统的龙头———采场和初碎,位于海拔1500米高程的崇山峻岭之中。这里四面环山,终年难见太阳,要么大雨瓢泼,要么雾彰弥漫,从2006年5月31日开工到今年6月,近一年半的时间,雨、雪、雾天气长达230天。
太平料场是大山里的孤岛,进出不易,唯一一条简易道路,宽不到一丈,坑坑洼洼,坡陡弯急。回头弯,是最险峻的路段,紧靠悬崖,有两道近乎180度的急弯,晴天,车辆经过都要调几次头;雨天,车辆上不去,货物上山全靠人拉肩扛马驮,当地把这里叫作“扁担路”。
建设初期,水电八局向家坝砂石项目部的3000多吨施工材料、油料或靠马驮或人拉肩扛多次转运上山的。之后,硬是把60多台套大型设备从这条“扁担路”上弄上了山。
新滩港口船老板说:“今年2月是枯水季节,水位低,重船无法靠岸卸货,码头上十几条货船压船半个月。可是八局从三峡运设备的船7日到港,9日就把货卸了。他们想了很多办法,把超大超重的设备拆卸掉,像蚂蚁搬家一样用吊车把货物一件件吊上岸,白天晚上通宵达旦地干,两天就把货卸了。我在船上干了半辈子,从没有见过这样的能人。”
黑竹村的村民说:“几十吨的推土机、挖土机、大卡车要从我们门前过,当时我们有抵触情绪,怕压坏了门前的路,刮坏房子,也不相信这样大的设备能上山。八局工人老大哥想乡民所想。为了防止履带压坏路面,减轻噪音对沿线的村民影响,他们铺槽钢、垫枕木和废轮胎,帮助一台台设备缓缓地向山里开进。刮坏房子,压坏了路基,他们立即派人抢修,从新滩码头到大湾口13公里的路,走了3天才到,个个挥汗如雨,成了泥人,真是让人感动。”
其实在太平料场建设者让人感动的又何止于此?
进山难,在山里工作更难。
雨,又是一个阴雨天,这样的天气已经连续三个多月了,山上山下十几公里施工道路上满是淤泥,不到半年,员工穿坏了4双套鞋,车子跑坏了100余个轮胎。引进几家分包队伍一到现场,就打退堂鼓,留下一句话:“太难了,给我再多的钱,也不愿干。”
山里山外成天笼罩在雨雾中,4~5米见不到人影,精密的测量仪器用不上,只能靠人工用皮尺放样;设备车辆指挥只能三步一岗,两步一哨,用旗语传递信号。
屋外到处泥泞,屋内墙上冒汗、地上冒水,衣服3天不穿就长毛,发霉,许多人得了风湿病,拔火罐身上拔成了“梅花鹿”。
一次次出山的道路被泥石流冲毁,车子出不去,员工天天是腌菜下饭。
尽管如此,项目副经理邓三才和他的战友们没有一人退却,工程从未因雨雾天气而停止施工,施工速度也没有因遇到困难而放慢。在初碎输皮带桁架安装中,有的胶带机立柱高度达到31米,布置在陡峭的山沿上,由于施工场地狭窄,吊装设备无法吊装到位。项目部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原有设计方案,同时采取了现场制作和由桁架安装改型钢梁的方案,攻克了这一难题。在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采场施工滞后面貌得到了全面扭转。2007年3月15日,大湾口半成品加工区重载联动胜利成功,比合同工期提前了16天。
地下长廊里的对决
如果说太平料场是与自然在山顶上的较量的话,那么长距离胶带机却是地底下的一场对决。全长31公里的长距离胶带机,沿线跨过8条深沟,穿越9条隧洞,隧洞总长约29.3公里,单段最长隧洞6.6公里。
在这座跨越绥江、水富两县5个村镇的地下长廊中,安装了8000吨设备、2000吨材料、10000组支脚架、20000个锚筋、62公里的巨型胶带、166公里的光缆、4公里的高压电缆、557公里低压光缆等等,而且还有先进的监控设备,总价值达2亿元。
由于复杂的地质条件,业主交付隧洞延误了6个月的安装工期,可是系统投产的目标没有变,安装工期被压缩到极限。
仅把这些设备材料等等运送到洞内就位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稍微测算组织得不好,不仅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且会延误工期,而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长胶安装更可以说是天方夜谭。设备来至国内外四五家制造厂家,都是些巨无霸,隧洞狭小,建设者精确地计算设备材料的堆放点,确保施工方案达到最优。大型运输车辆送不到目的地,建设者就分体运输,用滚木、卷扬机等一点一点安装就位。每一部件的安装都要经过几次甚至十几次较核,建设者肩膀压出了血印,手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每一部件都流下了建设者辛勤的汗水。
项目副经理汪建军告诉记者:三峡开发总公司是按三峡永久性船闸工程质量标准来监管长胶的,质量要求很高。长胶每前进25米,直线偏差不允许超过5毫米。为保证测量精度,建设者采用最先进的测量方法对平面基准点与高程基准点进行检测;科学设置测量控制网点,洞内平面控制采用光电测距导线形式施测,并定期进行复测检查,确保了测试精度。
在安装中,他们一丝不苟地对预埋的18000颗螺栓预埋位置精心测量、精心校核,保证了输送架中心直线度、输送机纵向中心线的同轴度优于标准,保证了安装质量。
建设者大搞技术革新,群策群力攻克难关。2006年12月16日,长距离骨料输送线进入胶带铺设、胶接阶段。其胶带、托辊、钢结构件、电气件达15000多吨,托辊8850多个,光缆、高压电缆、低压电缆线达767公里,总控制点6000个,安装的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项目部一次次召开诸葛亮会,制定了详尽的皮带开卷、拖拉、铺设方案,增加硫化设备数量及现场技术指导人员,修整了进场道路,为胶带机全面安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安装过程中,建设者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创造了摊铺开卷、自制机具单边开卷、卷扬接力安装等技术工艺,使工效提高了数倍。
B3是向家坝长距离输送线最长胶带机,调试点多面广、工序复杂,每200米需旁站一名工作人员,然后逐点、逐工序进行调校。建设者经过开机———运行———调试———关机等多回合,反复仔细调校,使胶带机各项技术参数达到设计要求,2007年 4月13日下午,B3胶带机空载调试成功。5月28日,长距离骨料输送线全线开始进行空载联动,30日,全线首次重载运行成功,比业主计划重载运行目标提前了1个月时间,标志着向家坝水电站的“生命线”建成。
6级台阶上升起的风景
马延坡一座桁架皮带设备构成的砂石城,是金沙江畔升起的一道新的风景。走进马延坡,爬上6级巨型台阶,就像走进一座由桁架构筑成的森林,输送皮带密如蛛网,各种生产车间整齐错落,破碎机、棒磨机、筛分机、洗泥机等大型设备坐落期间。岩石在破碎机里、在筛分楼里欢快地跳跃,砂石在皮带机上快速地奔跑。砂石飞泻,石流如水,好不壮观。
马延坡成品料加工系统紧靠着向家坝水电工地,紧挨着云南水富县,占地311275平方米,共有大小设备870余台(套)、各种胶带机100余条,8个巨型半成品、成品料仓,总容量达90万立方米,其中3号半成品料仓蓄方量达45万立方米。可以在整个系统停产半个月的情况下,保证向家坝水电工程的骨料供应。
砂石分局副局长、向家坝砂石项目经理杨建安说:要不负工程局、分局的厚望,全力把向家坝砂石系统打造成中国砂石第一窗口,构建一条亮丽砂石风景线。向家坝砂石系统管理重点在采场,难点在长胶,展示企业形象在马延坡。能参加这样一个巨型工程建设系统值得一生回味。团结一心,搞好项目,是项目部上下的决心。项目部7位班子成员,分头把关,强化管理,推行“从第一人进场开始抓安全,从第一天施工开始抓进度,从第一道工序开始抓质量,从第一个环节开始抓成本,从第一份合同开始抓廉政从第一项工程开始抓环保”的理念。
为确保设备材料采购过程“公平,公正,公开”,项目部进行招标采购,严格按照采购程序阳光操作,他们对参与的生产厂家的经营资质与业绩,进行严格审查,严格按程序办,保证了设备的质量。
2006年7月,正当马延坡成品砂石系统施工进入高峰时,一场新的考验向建设者扑来。在加工区上面的110千伏变电站附近山坡上出现大范围的边坡变形。经测试,马延坡山坡整体向水富县城滑坡。巨大安全隐患引起了业主的高度关注。项目部积极响应业主指令,重新调整施工重点,一方面按照网络计划,以合同工期为目标,狠抓系统工程安全、质量、进度,推进系统工程建设;另一方面,调集技术力量,集中了700多人的土建队伍、拌和机16台,集中抢险。使系统工程建设与蠕滑变形体的治理齐头并进。2006年11月份,工程每天所用水泥达到300吨,每周混凝土浇筑达到6000多立方米。为了保证高强度的混凝土浇筑的质量,现场施工员24小时跟班作业,质检办工作人员进行三班不定时抽检,合格后才进入第二个工序。与此同时,系统桁架安装与金结制作也全面展开。为了不影响抢险工作,安装的同志主动为抢险工作让出场地。经过上下的共同努力,12月12日257束锚杆全部打完,第一期抢险工作按期保质地胜利完成,之后仅用180多天时间完成了成品系统安装调试任务。提前1个月超额完成工程局下达的1亿元的年度经营任务。2007年3月14日,马延坡成品加工系统空载联动成功,取得了整个砂石系统工程的决定性胜利。
全力打造绿色粮仓
向家坝砂石工地不仅是创造奇迹的战场,同时也是展示先进建设理念的舞台。向家坝砂石项目部不折不扣地贯彻“八局人砂、中国品牌、绿色粮仓”的战略管理方针。
推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维方式;“巩固优势、积极发展”的生存法则;“文明高效、爱国守法”的职业道德;“团结友善、明礼诚信”的做人准则;“敬业奉献、勤俭自强”的工作理念;“建功立业、团结一心”的团队精神。
在这里,工程建设与环保、文化建设、团队建设同步。在竞标中,砂石分局将环保及水保技术条款纳入投标文件。工程建设中,项目部以科技创新推动环保,成立了专门的环保小组,组织科技人员攻关,制定了详细的技术方案和环保技术措施,全力打造绿色“粮仓”。
项目部针对向家坝砂石系统生产采用的灰岩含泥多,增加了洗泥工序,修筑尾渣坝,建设废水回收系统,实现了污水零排放,零污染;在隧洞胶带安装中,充分利用通风设备和水雾降尘等办法,预防、控制和减免施工现场的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水土流失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并种树植草,绿化环境。
尾渣坝作为一项环保工程,是水电八局砂石分局首次涉及的领域,也是项目部施工的另一个难点。施工技术要求高,坝体回填强度大,加之秋冬季雨水较多,填筑黏土料源缺乏,工期受到影响。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项目部严格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和网络图有序地组织生产,及时调整资源、技术、人力配置,积极与业主、监理、设计方沟通,协调解决施工中的困难,目前尾渣坝的施工已接近尾声。
水电八局建设者以过硬的技术、顽强的作风、优质的工程,证明了八局砂石铁军的实力和形象,得到专家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靖夷:向家坝工程砂石骨料料源选择是一大难题。设计采用总长达31公里的胶带机,将经过粗碎后的毛料运至坝区进一步加工为砂石骨料成品,这是我国水电建设迄今运距最长的胶带机输送系统。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超然:水电八局能完成规模如此巨大、工艺如此复杂的人工砂石系统工程建设,证明了这支队伍技术过硬、管理规范。
三峡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樊启祥: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家坝砂石系统的工程形象、安全质量、文明生产、环境保护等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八局项目部的同志真是了不起呀!
三峡开发总公司向家坝建设部主任彭冈:水电八局在向家坝人工砂石系统建设中,不等不靠,积极主动,诚信守约,充分展示了人工砂石王牌军的形象,在向家坝电站建设各大施工队伍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经过400多个日日夜夜的风雨,经过400多个日日夜夜的鏖战,向家坝砂石系统这条钢铁巨龙终于在水电八局砂石人的手中腾飞起来。这400多个日日夜夜,多少人为“中国第一品牌”这6个字,殚精竭虑地工作、拼搏,为了工程,许多人放弃了节假日休息、放弃了与家人团聚,许多人生了病还不愿离开工作岗位。系统投产了,建设者们开心地笑了,但他们并没有止步,一场大战的帷幕又徐徐拉开,有的人要投入山场开采的战斗,有的人要加入系统运行管理的行列,还有的人要在长胶的遂洞内守望7年———,请牢记,在创造这砂山石海的背后,在雄伟大坝的背后,不要忘记这些默默无闻的建设者:是他们创造了人类最亮丽的风景。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能源网-中国能源报www.cnenergy.org

- 向家坝机组-张平华_2014 / 11 / 17
- 屹立江畔 一路凯歌——记水电三局向家坝水电站试验室2014 / 11 / 11
- 金沙江上又造了一个“三峡”2014 / 07 / 14
- 中国第二第三大水电站投产 相当于再建一个三峡2014 / 07 / 11
- 中国电建安装世界最大水轮发电机组全部投产发电2014 / 07 / 09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