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水电站 两种电价?!
2012-06-08 16:48  · 来源:能源经济网  · 作者:  · 责编:系统管理员

  横跨云南和四川两省的溪洛渡水电站,左右两岸机组所发电力分属两大电网,最终可能导致“一个水电站、两种电价”的怪象显现

  发源于青海境内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冬雪山北麓的金沙江,天然地将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省分割开来,江水流至甘孜州巴塘县麦曲河口的金沙汇口处进入云南,在丽江折向东流,之后又成为了云南省和四川省的界河。溪洛渡水电站大坝就坐落在这段两省交界的河谷中,电站左岸属于四川省的雷波县,右岸属于云南省的永善县。

  “目前大坝高程最高处已有549米,最低处也有509米了,”站在水电站右岸坝肩的观景台上,溪洛渡水力发电筹建处的王东林副主任告诉《能源》杂志记者。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一座钢筋混凝土的巨型大坝,成拱形镶嵌在金沙江的高山峡谷之中。

  五月初午后的云贵高原,太阳已经超出了北方盛夏时才有的烈度,明晃晃地烤得皮肤炽热。为了确保首批机组能在明年6月前实现发电运转,坝顶的作业面上,工人们正在钢架叠榭的混凝土台面上紧张地施工。吊车、缆车、工程车穿梭其间,一幅好似电影《2012》中建造诺亚方舟的场景,蔚为壮观。

  按照设计规划,大坝竣工时,坝顶高程将达到610米,最大坝高278米,相当于百层楼的高度。溪洛渡水电站号称我国第二、世界第三,总装机容量达1386万千瓦,预计年平均发电量可达到571.2—640.6亿千瓦时。

  通过电站专门建设的大桥,施工人员一天之中,可以在四川省和云南省之间来回穿梭好几趟。对于电站的建设方和运行方来说,这种跨越两省的电站,大大增加了施工建设以及后期管理的难度。因为直接需要面对两省的部门和民众,协调好三方之间的关系,寻求两省的利益平衡点,无形中耗费了公司大量的人力、财力。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是该电站的主要投资者,其下属的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专门设立了溪洛渡水力发电厂,负责溪洛渡水电站的运行维修管理和发电生产成本控制。

  或许是为了能同时照顾到四川省和云南省的利益,电站在设计上采取了“一分为二”的做法,即在左、右两岸布置地下厂房,厂房的布置基本呈对称状态,各安装9台77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此外,又花巨资在左、右岸地下打通了规模浩大的隧道,纵横交错,总隧道里程位居全国水电站前列。如今在施工场地上,仍能看见像火车一样的巨型隧道挖掘机被悬空搁置着。

  除了厂房的设置,电站主体营地的选择在当时也引起激烈的讨论。临时性建设员工的营地在左、右岸均有分布,但对于业主营地,四川省和云南省都希望把它建在自己境内。由于靠近县城,溪洛渡水力发电厂最终把业主营地选择在了云南省的永善县,也就是电站右岸。

  建筑面积达6.2万平方米的业主三坪营地是施工区最大一个营地,营地内各种生活设施齐全,加上完善的园林绿化,被称为“永善县的后花园”。得益于此,连接营地和县城的振兴大街成为县城最繁华的商业街。相对于右岸颇为繁华的永善县,位于四川省雷波县的左岸则显得荒凉冷清太多。

  从2005年12月正式开工至今,工程已经进行了将近7年。建设最火热时期,施工人员超过了2万人。如今,电站已进入后期施工阶段。整体工程完成后,王东林所在的溪洛渡水力发电筹建处将接管电站,负责其发电、生产、运营。

  为了能顺利完成交接,溪洛渡水力发电筹建处部分员工已经开始介入电站工作。管理如此巨大的电站,对筹建处来说,是一项重大的挑战。如今,电站竣工在即,对于电站投产后的生产和管理,筹建处的工作人员坦言倍感压力。电站能否如期实现发电、所发电力能否顺利输出、上网电价能有多高等都是他们担心的问题。

  滞后的电网

  事实上,我国横跨两省的水电站并非只有溪洛渡水电站一个,但其左、右岸所发电力分属不同电网,在国内电站中却是非常罕见。据电站的工作人员介绍,按照规划,溪洛渡电站左岸9台机组所发电力接入国家电网的线路,主要输送到以浙江为主的华东地区,而右岸机组的电力则主要通过南方电网输送到广东等地区。

  “分属两个电网,在电站的管理以及电力调度上,当然会给我们增加难度,”溪洛渡水力发电筹建处主任关杰林对记者说,“作为电站运营方,我们是希望上同一个电网,但目前分属两网的状况改变不了了。”

  而最令关杰林担忧的,不是两个电网的问题,而是电网建设跟目前电站的建设速度不相匹配。这种局面很可能造成电站建好后,由于输电线路尚未搭建完成而不能并网发电。

  2011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溪洛渡右岸电站送电广东双回±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此工程将新建±500千伏换流站2座,新建±500千伏直流线路2572公里,新建500千伏交流线路28公里。目前,电力铁塔已经架设了一部分了,南方电网的施工人员也正在加紧施工。但对于能否赶在明年6月份首批机组发电前完工,电站工作人员并不能保证。

  而电站左岸的情形则更令溪洛渡筹建处的人员焦虑。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规划,左岸机组所发电力将通过专有的特高压输电线路直接送到浙江等地。但溪洛渡左岸的这条输电线路尚未通过发改委核准。最新的消息是,4月10日,国家环境保护部批复了溪洛渡—浙西±800kV特高压直流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但是对于这条线路何时能够开工建设仍未确定。

  据了解,此条特高压线路的建设,最短工期也需30个月,即使按工程近期能够启动来计,此条线路能够建成的最早时间也该在2014年年底。所以说,明年首批机组发电之时,左岸的电力肯定并入不了特高压线路达到浙江地区。

  对于国家电网迟迟不启动此条特高压线路工程建设的原因,关杰林认为,这是国家层面所做出的决定,主要问题还是在于发改委和国家电网上,但不清楚其中缘由。

  而另一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实际上,在溪洛渡电站早期的可研报告中,电站所发电力全部由国家电网统购统销。但后来在2008年,国家发改委又发布文件,允许南方电网开展溪洛渡左岸的前期输电工作。对此,国家电网很有意见,这很有可能是国家电网在后期建设进程缓慢的根源之一。

  如果说,首批机组无法接入预定的线路,电站方面则考虑将右岸电力接入云南省当地的交流线路中,左岸电力则希望能借助下游的向家坝,接入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但这只是设想,究竟能否实现还处于未知。

  “我们很担心电站因为输电线路问题而发不了电,这也是对国家资源的一种浪费。”关杰林说。但他也只能以“溪洛渡工程是国家第二大水电站,国家层面不会对此问题坐视不管”来自我安慰,希望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能够出面协调解决这个问题。

  未知的电价

  另一个直接影响溪洛渡水电站效益的关键因素,则是上网电价。为此,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成立了专门的市场营销部来负责这一块工作。

  我国电力价格实行严格的国家管制,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装机容量在5万千瓦以上的电站,其上网电价统一由国家发改委核定,5万千瓦以下的由省、地方物价局定价。

  核定电价的模型有很多种,但理论上讲,我国目前主要采用两种定价模式,一种是根据购电地区综合上网价,随行定价,跟随浮动,这种模式需要发电公司跟每个用电地区进行谈判,三峡电站是国内首个采用此种模式的电站;另一种模式则是核定成本,合理利税,由国家定价。

  溪洛渡电站属于国家“西电东送”中部通道的重点工程之一,按照之前国家有关规定,“西电东送”工程将采取第二种定价模式,即成本加上合理利税来核定上网电价。

  但实际上,“发改委具体是如何制定价格,定多少,这其中的过程我们并不清楚,目前我国电厂基本是一厂一价,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加权后的平均电价,”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市场营销部专门负责水电上网电价的副总经理赵峰对记者说,在没有发布核定文件之前,我们不能确定这个电价是多少,即使发改委给出了核定价格,也不能确定是以何种方式核定的。

  “从国家战略上讲,溪洛渡水电站属于西电东送的一部分,但是西电东送的价格机制上,这方面并没有体现。”按照其说法,发改委核定电价的方法,有可能是采取单一核定模式,也有可能采取综合多种模式的方法。

  而对于溪洛渡水电站而言,由于其电力接入不同电网,很可能面临“一厂两价”的局面。据电站知情人士透露,左、右岸的上网电价有可能会有差别。

  最近,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市场部专门负责电站上网电价核定的工作人员异常忙碌,因为公司下属的向家坝水电站将在10月份投产,目前已经进入上网电价的核定阶段。据了解,由于向家坝电站的各项成本较高,其上网电价很可能也会相对较高。

  作为隶属于同一集团下的电站,溪洛渡对向家坝电站的上网电价核定充满了期待,其甚至设想,将来左岸电力和向家坝电站进行捆绑输送,在上网电价方面也能有所均衡。

  作为发电方,自然希望上网电价能够越高越好,但另一个让溪洛渡电站担心的问题是,由于将来其电力需通过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这其中的输电成本势必高于一般线路,电力的落地价格自然也高,这势必影响其电价的竞争力。在未来一年里,溪洛渡电站又将直面上网电价、输电价格、落地电价这三者之间的博弈。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