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峡谷里崛起的地标
2011-04-08 13:50  · 来源:中国水电八局  · 作者:庞卡、东风、郑逢贺  · 责编:系统管理员

  ——中国水电八局溪洛渡大坝工程建设纪实

  金沙江,汹涌澎湃,古往今来承载了多少传奇故事。  

    70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突破金沙江,一代伟人毛泽东写下了“乌蒙磅礴,金沙水拍”的战地诗篇;70多年后,中国水电八局建设者在这条江上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新的人间奇迹。今年一季度,溪洛渡大坝工程浇筑50余万立方米,取得开门红,其中最高月产量19.2万立方米,创全国独家浇筑混凝土高拱坝最高纪录,目前正朝着连续月浇筑强度20万立方米的目标迈进。

(图片来源:中国水电八局 郑逢贺/摄

  抢占世界坝工建设的制高    

    如果说,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标志性工程,那么溪洛渡、向家坝、锦屏等西部巨型工程的建设,就是“后三峡时代”民族骄傲的续写。    

    溪洛渡水电站——中国第二大水电站,是我国“西电东送”的骨干工程,总装机容量1386万千瓦,位于金沙江下游云南省永善县与四川省雷波县交界的溪洛渡大峡谷。计划2013年6月首批机组发电,2015年工程竣工。工程具有高地震区、高拱坝、高水头、大泄量等特点,设计、施工面临着众多的世界性技术难题的挑战。    

    2007年2月,经过激烈竞争,水电八局中标溪洛渡水电站大坝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独家拿下了国内水电工程最大的定单,合同金额30.5亿元。    

    溪洛渡水电站大坝工程是我国冲击300米级拱坝建设的首批标志性工程,也是世界泄洪孔洞最多、尺寸最大的混凝土双曲高拱坝,其基建面高程324.5米,坝顶高程610米,顶拱中心弧长678.65米,最大坝高285.5米,拱冠顶厚14米,底厚64米,总浇筑方量665.70万立方米。坝身设置了7个表孔、8个深孔、10个临时导流底孔。两院院士、水电泰斗潘家铮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楚汉,中国工程院士谭靖夷、张超然、朱伯芳、马洪琪、郑守仁、陈厚群等为项目提供技术咨询。    

    溪洛渡——世界水电最高的平台,涌动着春潮。三峡总公司提出“打造西部典范,创文明和谐工区”的理念,确立坝肩开挖超小湾,混凝土浇筑赶三峡三期,地下厂房开挖与三峡媲美的质量目标。    水电八局一直是坝工建设的佼佼者,建局近60年来,建设的大坝工程达 300余座,其中100米级以上的达22座。上个世纪90年代初,建成了当时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国内最高的双曲拱坝——东江水电站大坝;20世纪90年末,建成了当时世界第三高双曲拱坝——二滩水电站大坝;21世纪初,建成了喀斯特地貌世界最高的拱坝——构皮滩水电站大坝。一座座电站似一座座丰碑,记载着八局人的骄傲与自豪。    拿到了溪洛渡大坝标,能否按期履行合同,优质高速的建好工程,能否再一次经受得住世纪工程的考验?溪洛渡又是一张时代的大考卷。  

    2007年3月,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大坝工程在隆隆的礼炮声中开工,水电八局建设者吹响了工程建设的进军号。    

    在新成立的溪洛渡大坝施工局中层以上干部大会上,公司总经理林修建提出了将大坝工程打造“八个典范”的号召,即良好的履约典范、优质工程的典范、安全文明施工的典范、科技创新的典范、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典范、良好经营效益的典范、队伍建设的典范、和谐项目的典范,推动八局建设者开始新一轮跨越。在大坝工程开工仪式上,时任公司副总经理兼溪洛渡大坝施工局局长(现任公司党委书记)朱素华,代表公司溪洛渡建设者宣誓:“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图片来源:中国水电八局 郑逢贺/摄

    挑战自然、挑战自我、挑战极限    

    溪洛渡是个大舞台,见证了人与自然的巅峰对决,见证了八局建设者攻坚克难、超越自我的心路旅程。    

    在溪洛渡,水电八局建设者一路风雨兼程,凯歌行进,他们成功实现了坝肩开挖超一流目标,完成了综合难度位居世界前列的大江截流,攻克了罕见的地质缺陷处理等难关。然而,由于大坝基础地质缺陷处理设计变更,河床坝段基础开挖和固结灌浆量大幅度增加,至2009年底,大坝工程工期已推迟了11.5个月,如果不把浇筑强度抢上去,工程按期发电、竣工将会被推迟。种种困难,把一路过关斩将的八局人逼入最终能否实现合同目标的境地,也激励起八局人顽强斗志。    

    水电八局领导高度重视,2009年末,派出工作组为工程建设会诊、破题。2010年初,施工局锁定了浇筑153万立方米的年度目标,力争把耽误的工期抢回来。对这样一个目标,当时许多人包括一些专家都不相信,设计单位认为满打满算2010年只能浇筑120万立方米,认为施工局制定的计划是纸上谈兵。业主、监理、设计、施工多次开会研究,论证施工局方案的可行性。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总公司总工程师张超然在专家评审会上这样说,经综合分析,只要精心组织,充分发挥参建各方的能动性,工程进度可以满足2013年6月蓄水,首批机组发电的目标。但是必须在确保每个关键节点工期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首批机组按时发电的目标。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八局再一次吹响了集结号。2010年初,水电八局调兵遣将,建立健全高规格的建设平台,以履约为目标,推动工程建设为抓手,加强资源配置,迅速适应高强度的混凝土施工需要。与此同时,溪洛渡大坝施工局门前挂出了这样的巨幅标语,“开发金沙江中国水电为主力掘低碳经济,建设溪洛渡八局拱坝以质量铸国际品牌”。公司副总经理、施工局局长戴科夫提出了“三控制一服务”的理念,即控制进度形象、控制安全质量、控制成本效益,为业主服务;和“建设西部典范工程,铸造八局拱坝国际品牌”的工作思路。集全体员工的智力和能力破解工程履约、项目经营的难题。    

    一场变革、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在施工局拉开帷幕。施工局从生产关系入手,调整生产组织机构、管理模式,理顺关系,挖掘潜力,释放生产力。2009年12月,改工序分包为劳务分包,建立起以工区为生产责任主体和职工带劳务施工组织模式和形式;同月,调整大坝二工区领导班子,增设大坝三工区,确保均衡生产。2010年1月,改大坝基础处理3+1的管理模式为公司基础工程分局全面负责,使基础处理与大坝同步;同月,成立物资材料配送中心,确保材料运输转运回收无缝衔接、高效运作;同月,将原机电物资部一分为二,设立机电部、物资部两个部门,明确职责,专业化运作。5月,理顺大坝后冷管理体系,成立机电三工区等等。施工局围绕大坝浇筑这条主线,相继理顺了18个方面的关系。其过程公平、公开、公正、阳光操作,积极稳妥化解改革调整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摩擦,降低改革成本,使改革与生产同步进行。    

    与此同时,施工局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混凝土生产、调运手段,开展浇筑“一条龙”劳动竞赛,施工局领导压前指挥,使大坝浇筑日产、周产、月产、季产量迅速递增,到2010年底共浇筑了19个坝段,407仓混凝土,最高周产量达到43200立方米,11月、12月份生产均突破17万立方米,2010年大坝平均上升了90米,共浇筑混凝土159.92万立方米,提前10天完成了年度计划。全年完成接缝灌浆30542平方米,为年计划的176.26%;固结灌浆96300米,为计划的110.07%。大坝帷幕灌浆以347米高程为起点,最大孔深170米,向两岸山体各延伸280米,相当于筑起了一道地下大坝。2010年施工局完成年产值6.5亿元,为公司下达计划的116.4%。最可喜的是,大坝去年浇筑的混凝土,经过一个冬天的考验,没有发现一条裂缝。  

    溪洛渡大坝工程的华丽转身让外界惊讶。原三峡公司总经理李永安到溪洛渡考察,高兴地说,“事实证明,当初溪洛渡大坝混凝土浇筑选择八局没有错!”   

(图片来源:中国水电八局 郑逢贺/摄 

    数字化,开创坝工建设新纪元    

    恢宏的溪洛渡大坝工程开启了世界坝工建设的新时代。五台缆机拉起五条缆索,如巨大的五线谱,飞渡大峡谷;一罐罐水泥在坝块群中滑动、穿梭,像跳动的音符;大坝如雨后春笋日新月异,快速长高。在金沙江畔、在溪洛渡大峡谷激荡风云,震撼山河。这一切均以高科技手段作为重要支撑。    

    溪洛渡大坝工程不仅应用了世界最先进的机械设备、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与工艺;而且还应用了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精确温控技术、卫星定位导航技术、信息传输技术等等。    

    在溪洛渡,大坝不再是钢筋混凝土的同义语,它有心脏、血管、经络和思维,大坝内埋了7200个先进的监测仪器,其中4000多个是国内首次使用。从混凝土生产到调运入仓,从立模扎筋到浇筑,从基础处理、金结安装、科研试验到大坝施工、基础处理,这个庞大的生产监控系统,对安全、质量、进度,乃至每一个施工部位、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每一道流程,均是全方位、全时空地精确监控,科学施工。    

    精确温控技术是溪洛渡大坝施工最突出的亮点。工程技术人员不断地学习、创新,攻坚克难,短时间内完成了拌合楼出机口温度控制和混凝土后期冷却计算等,完成了《大坝混凝土预冷专题报告》、《大坝混凝土通水冷却专题报告》、《大坝混凝土保温专题报告》、《大坝施工总进度计划调整影响分析及技术保障措施报告》,编制了EXCEL软件宏命令。四年半的工期,大坝工程每一天、每一时段、每一仓冷却管通水状况和坝体温控制掌控在建设者手中。大坝工程从浇筑第一仓混凝土开始,各种温控参数通过芯片快速的收集、蓄存、反馈到大坝施工数据平台。精益化温度控制不仅保证了大坝浇筑的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改写了大坝施工技术标准和规范。按照过去常规,浇筑一仓混凝土,需经过3至5天的养护散热,盖保温被,现在冲毛后,就可盖保温被。    

    全站仪二次开发是溪洛渡大坝数字化又一个案例。技术中心溪洛渡项目部是参加大坝工程建设最小的单位,承担了繁重的工程测量工作。为了确保测量工作的“零失误”,项目部对先进的全站仪进行二次开发,他们翻译大量的英文资料,研究测量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成功的研究出集测量、计算、蓄存于一体的程序,使测量变得快捷、简单、精确。    

    模板改造是溪洛渡大坝施工局建设者用智慧创造数字化再一案例。模板制作安装质量决定着大坝外观形象。溪洛渡大坝工程是世界孔洞最多的高拱坝,使用的模板达820多套,种类达7种。有近三分之一的模板需要改造。一套全悬臂大型模板就有300多个部件,画20多张图纸,改造制作十分复杂。建设者不畏困难,设计领先、优化方案、精心制作、精心组装,确保模板制作安装尺寸、平整度优于国内标准。为了减少焊缝搭接,保证大坝外观质量超三峡,建设者主动地进行技术革新,自制一台液压止水铜片压床,使止水铜片由1.5米宽增加到3米,而且工效提高了4倍。    

    2010年,针对大坝施工,施工局完成了6项科研合同,完成了“大坝混凝土开浇准备工作”和“大坝混凝土施工信息系统开发”等多项组织工作。自行设计了外撑装配式整体模板、钢木组合异型模板等施工工艺,“一条龙”系统的无缝转仓,五台缆机两仓同浇、导流底孔牛腿预制模板使用等等,在高拱坝施工技术、工艺,安全、质量控制,深层地质缺陷处理,缆机侧卸车运行管理、高温和低温季节的大坝混凝土温控防裂以及快速施工组织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功,成为中国高拱坝建设最醒目的亮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靖夷说:“溪洛渡大坝是我所见到的国内最好的大坝,是坝工建设的艺术品。”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总公司总工张超然说:“溪洛渡大坝的建设开创了我国300米级高拱坝建设数字化的先河。”   

(图片来源:中国水电八局 郑逢贺/摄 

    两坝同筑 唱响西部壮歌    

    溪洛渡大坝是哲学的,是建设者创造奇迹,共同创造新的自我的大舞台。工程建设传承了三峡工程建设的先进的理念、模式、经验和文化,并把它发扬光大。在溪洛渡,三峡总公司提出了“建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的“四个一”水电开发理念,和“创西部典范工程,建和谐文明工区”施工管理理念。公司总经理林修建把这种高要求,解读为创建“八个典范”,提出了确保“四个一流”,即:一流的工程质量、一流的安全管理、一流的工程效益、一流的队伍建设的要求。这是八局对世纪工程的慎重承诺,也是对八局溪洛渡建设者要求。施工局制定了《管理计划》,并先后组织400余人次,四次进行大的修订,包括管理、施工、合同、技术、质量、安全、机电、物资、财务、项目、党群等方面,力求在理念上、流程上、制度上、管理上全面创新。成为驾驭溪洛渡大坝,驾驭拌合群、运输群、缆机群和浇筑、金结安装、基础处理的“圣经”。    

    水电八局在溪洛渡有1000余名员工,3000余名劳务,除溪洛渡大坝施工局外,还有5个配合单位:机电安装分局溪洛渡项目部,基础工程分局溪洛渡项目部、砂石分局溪洛渡项目部、科研中心溪洛渡项目部、设备中心租赁溪洛渡项目部。在这种1 +5的组织模式下,强调的是团队的共同意志和愿景:“争创西部典范工程,打造世界坝工品牌”。在工程遇到重重困难压力时,他们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勇于担纲,攻破难题;在工程取得重大转机,取得阶段性成果时,他们互相祝贺,分享着胜利的喜悦。    

    5号缆机、600米高程混凝土拌合系统建设就是最好的例证。为了提高大坝浇筑强度,施工局新增了两座巨无霸。安装分局溪洛渡项目部在设备供应商推迟20天供货的情况下,仅用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完成安装调试工作并投产,比前四台缆机单机安装速度缩短了一个月。600米高程混凝土拌合系统安装,施工局用了不到10个月的时间,削掉了半座山,挖出三个平台,建起了庞大的拌合楼群和灰罐群。创造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建成投产的新纪录。    

    拌合工区是施工局最大的工区,工区主任谢林、支部书记胡灿敏,员工们称之为“黄金搭档”,他们率领100余名员工和150余名劳务,优质、高速的完成混凝土生产任务,唱响了浇筑“一条龙”的龙头,去年获得金沙江流域开发先进称号,今年又申报了云南省工人先锋号。    

    担任大坝浇筑的一、二、三工区,在600米的大坝弧线上展开竞赛,他们既合作又竞争,看谁浇的速度快,看谁浇的质量好,看谁文明施工做得最好。各个坝段均匀上升,2010年共浇筑159.92万立方米,最高周浇筑量4.2万立方米,最高月浇筑量17.2万立方米,455个单元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大坝单元工程优良率95.1%,其中获得2个样板工程,13个样板仓。二工区2010年底捧回业主颁发的质量、综合两个先进。    

    溪洛渡是一所大学校,每一个专业都是一个学院,施工局长戴科夫说,不仅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坝,而且要成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在施工局副局长李金宝的电脑里收集了世界300米级高拱坝建设的参数,他说,溪洛渡的实践不仅检验着我们的敬业和创新,更检验我们的学习水平。与大坝一同成长,与时代一同进步,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理念。学习在施工局班子中、在中层干部中、在普通员工中,在民工中形成风气。施工局搭建起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平台,一批经过培养锻炼的青年知识分子走上了关键岗位。目前,施工局中层干部以上干部平均年龄39.5岁,大专以上学历干部占到总干部人数的72%。2010年施工局提拔主管以上的年轻大学生15人,有10名优秀青年加入了党组织。施工部副部长李战峰,技术部杨静、张建清、王华,大坝二工区副主任周树红,缆机工区副主任娄本立等工作不到两三年就成了技术骨干力量。    

    溪洛渡大坝的崛起寄托了中华民族的梦想,这座新的地标承载着水电建设者的智慧与心血。 

   三峡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樊启祥赋诗曰:“溪洛大坝落人间,碧水青山笑欢颜,要使努力不负天,质量安全一线牵。几载风雨苦磨炼,科研试验解疑难,精细管理永在心,男儿热血写金沙。”   溪洛渡大坝施工局的局长戴科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溪洛渡大坝是有生命的,有灵魂的,是水电人智慧的结晶。    

    随着溪洛渡大坝这座世纪地标的不断崛起,水电八局溪洛渡团队在金沙江上发出绚丽的光芒,回荡在溪洛渡的西部壮歌,正在远播华夏大地,牵引着淌金流银的时代快速走来!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能源网-中国能源报www.cnenergy.org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