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谁来开启丝绸之路能源带?
2014-06-13 10:39  · 来源:凤凰网  · 作者:  · 责编:系统管理员

  编者按:从中国地理上看,中国的地理环境呈现出这样一番景象:向东向南都是大海,向北是蒙古高原极寒之地,西南是连绵高耸的世界屋脊,唯有西北一条陆上通道连接着中国与外界在贸易、文化上的交流与往来。在中国古代,但凡是强盛的王朝,对于这条对外交往的通道无不大力经营,这就是古老的丝绸之路。 

  现在,丝路有了新的意义。已经成为一条能源走廊。既可能解决中国能源短缺的危机,又成为绕开马六甲海峡的能源战略要道。凤凰城市将陆续推出相关报道,寻找丝路能源发展之道。 

  还原丝路能源带 

  随着今天中国与中亚、俄罗斯等国在经贸、能源、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联系日趋紧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目标,已经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成为了国家在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古老的丝绸之路在今天更以其重要性与特殊性在中国与中亚、俄罗斯等国之间架设起了一条能源走廊。

  这条能源线上,有着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风能资源,甚至还有核能的原料铀矿。又有着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三线等重要的能源运输管网和中国西部重要的煤炭运输通道陇海-兰新铁路。

  也同样在这条线上,有着中国第一座油田玉门油田;有着当今中国第二大油田长庆油田,更有着克拉玛依、塔里木、吐哈等重要的能源基地。从某种意义上说,丝绸之路经济带也可以看作是中国陆上最重要的能源带,能源合作必将成为这条丝路经济带重点。

  起点还是枢纽? 

  从丝绸之路经济带一经提出,起点之争便接踵而至。西安、洛阳甚至重庆都在这场起点争夺战里有着各自的角力。当然,今天再来看所谓丝绸之路的起点已经没有太多的意义了。一条陇海线早已将欧亚大陆桥的东起点延伸至了黄海之滨的连云港。

  谁做起点,重要的是在于它能为这条经济带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如果仅仅只是红利之争,又未免太过短视。要来探讨丝路能源带,不得不从河南说起。

  无论是从能源的保有量和产量上来说,河南与古丝绸之路上的五个省份比起来都稍逊一筹,那为什么还要从河南说起呢?原因就在于它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大枢纽。少了它,从俄罗斯、中亚、新疆过来的天然气就无法抵达上海、广东甚至香港。同样,少了它中国西部所产的煤炭、油品、物资等也无法通达东部地区。

  这里是西气东输三条线的交汇点,更是中转站。这里是中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京九线、京广线、焦柳线都在河南与陇海线交汇,更是形成了东西南北纵贯交错的铁路运输网。随着从德国汉堡发出的郑欧首列返程列车驶进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河南作为中国连接欧亚的又一重要站点,其交通要冲的地位更是无以复加。

  西气东输工程在河南的过境涵盖了河南一半以上的城市,巨大的过境天然气管网工程,使得河南包括省会郑州在内的多个市县实现了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生活方式。这些来自于中亚、俄罗斯和新疆的天然气,从这里分道东南,也为河南带来每年40亿立方米的新增气源,这将为河南的经济民生带来质的飞跃。

  尽管与新疆、甘肃等省份比起来稍逊一筹,但河南仍不失为中国的能源大省。位于濮阳的中原油田和位于南阳的南阳油田,这一南一北两大油田使得河南成为了中国中部唯一拥有大油田的省份。全省石油保有储量居全国第8位,天然气居第11位。

  河南的煤炭保有量居全国第10位,煤炭生产总量却占到了全国的7%。河南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平煤集团的年生产能力就达7000万吨。再加上河南是中国重要的铁路枢纽,是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的主要过境区域,强大的铁路运力使得2013年,河南到港煤炭运量就达5771万吨。

  能源之困 

  坐拥中部,有着重要能源枢纽地位的河南,已经跻身能源大省的行列。但是,河南能源短缺也十分明显。

  这个拥有中国最多人口的省份,同时也是中国的能源消费大省。虽然坐拥两大油田,但是这些属于中石化集团的油气却并不能直接为河南所用。如果不是西气东输管网的过境,河南天然气的日缺口就高达60万立方米。虽然煤炭的生产总量占到了全国7%,河南2013年的煤炭总产量更是突破了1.53亿吨。但就目前河南全省的用电情况来看,年缺口甚至高达25亿千瓦时。

  一方面,目前河南省人均能源消费量、人均用电量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5%和80%。另一方面,受资源禀赋条件的制约,煤炭约占河南省能源消费总量的8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左右,对河南省节能减排造成巨大压力,更需要加快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

  此外,河南能源分布结构不均,水能资源匮乏,新能源尚待开发等种种不利的因素,均导致了目前河南能源结构内需严重不足的局面。

  然而丝路能源带的出现,给河南带来了希望。

  胜似起点 

  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大枢纽,河南一方面承担起了能源通道过境和能源运输大动脉的双重身份。另一方面,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的制约,河南又不得不面对能源短缺与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巨大压力。

  西气东输工程的过境,不仅使河南摆脱了天然气荒的局面,更为河南引进了每年40亿方新增气源,这为河南加快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过程,无疑是添加了一剂强心剂。由此,也使河南加快了推进“气化河南”的步伐。

  而坐拥能源大通道的河南,更应该利用这一交通便利,发挥其能源中转站的独特区位优势。如果把丝绸之路看作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大通道,那么河南的优势更多在于它的纵贯南北。不管是天然气管网还是铁路网,其枢纽地位的体现也正在于此。

  尽管丝绸之路正式的起点是数百公里以外的西安,然而,作为站在承接丝绸之路南北交通要道上的河南而言,如何发挥好这一枢纽作用与优势应是河南应该探寻的出路。

  昔日古老的丝绸之路将来自东方的物品传递到西方,长安不过是个集散地,而更为重要的地方却是那个位于南北大运河交汇处的洛阳。今天,新的丝绸之路将来自境外的能源输送到国内,河南也同样将再次迎接它中转站的地位,将这个不是起点,胜似起点的作用充分发挥。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