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季的核工业展会上,刚刚参加完中美核能企业论坛的鲍睿向媒体讲述了自己与核电,以及在中国建设核电的故事。他身材瘦高,谈吐幽默,聊起工作时神采奕奕。若不是一头白发,在场的人竟然想不到他已是一位70岁的老人。
2018年对鲍睿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作为西屋公司中国新电站业务总裁、中国AP1000项目负责人,他迎来了三门AP1000 1号机组装料,这是一位资深核电人的骄傲。“参与世界最先进的首批AP1000项目建设,是一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情,也是我一直奋斗的动力。”鲍睿说。
核潜艇上走来的工程师
鲍睿在美国海军学院上大学期间,被选入美国海军核潜艇计划,成为核潜艇培训课程的一名学员,从此他的生命中与“核”结下了不解之缘。
鲍睿描述,当时的选拔过程十分严苛,必须通过“美国核潜艇之父”海曼·乔治·里科弗先生的严格的考察。“很荣幸能被选中,这是我第一次进入核潜艇培训课堂,第一次接触小型核反应堆,除专业领域知识外,还认识了很多非常优秀的同事,大家一起工作,并在里科弗先生的带领下完成计划任务。”
核潜艇计划的培训历时五年,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周末也无法休息,学员们十分辛苦。课程完成后,鲍睿被派到核潜艇上参与核反应堆建设,这是他第一次将理论知识运用的实践中。五年的海军生涯使鲍睿掌握了核能领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在核电运维上积累很多经验,此外他还意识到勤奋工作、自力更生的重要性,培养出的领导力和团队协作意识,为其日后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培训结束后,鲍睿面临两种选择,一是继续留在海军,二是去企业。“当时接触过西屋、通用电气,还有其他几家公司,我非常喜欢参与建设新的核电项目。”鲍睿说,“1974年的美国有很多新建项目,我希望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1974年,鲍睿正式加入西屋公司,开始了长达44年的职业生涯,用他的话形容:“这个过程总能经历很多新的、有趣的、充满挑战性的角色,要担负起很多责任,却又如此振奋人心,令我激动不已。”
鲍睿的职业生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早期是从1974年到1991年,作为一名年轻的工程师,基本都是待在项目现场,参与了美国几个州和中国台湾的核电站建设。当时的鲍睿是测试团队中的一员,需要完成相关测试工作,在他心里保证核电站能够安全运行至少40年、60年甚至80年,并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清洁能源和大量的工作机会,是一件非常有使命感的事情。
1991年后,美国没有新建核电项目,鲍睿回到西屋美国匹兹堡总部,为已投运的核电站提供支持服务,帮助西屋公司与业主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之后的十年间,鲍睿先后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芝加哥、加利福尼亚工作过。2002年他与太太搬到法国巴黎,重点负责与法国最大的能源公司EDF的合作事宜,这也是他职业生涯第二阶段的开始。
项目现场的“男神”
2005年,鲍睿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重要转变。
“公司问我是否愿意来中国领导并牵头建设全球第三代非能动核电项目。我的答复是肯定的,这是我的荣幸,非常感激公司给我如此难得的机会。”鲍睿说,“从早期完成新项目建设,中期参与核电站运维,然后又回到与第一阶段类似的工作,我可以将前些年积累的经验反馈运用到中国项目中。”鲍睿很享受这个过程,也认为这是意义非凡的经历,“我不会跟任何人交换我的工作岗位。”
如今70岁的鲍睿依然活跃在核电项目建设的现场,同事们都亲切地称他为“男神”。
今年4月25日,中国三门的AP1000项目首堆装料,并计划年内投产,其中约70%的设备实现了国产化,且全面的技术转让成为西屋与中国合作的最大亮点。“技术转让是为了帮助中国实现三代核电技术自主化和国产化的目标,这也是AP1000项目合作的最终目的。整个过程中,西屋向中方提供了超过20万份的图纸,几百个计算机编码,还有大量的培训课程和咨询服务。”鲍睿介绍。
然而项目建设过程并非一帆风顺,AP1000主泵作为项目关键路径上的重要一环影响了工期,这是鲍睿职业生涯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之一。“当时主泵的供应商EMD公司、西屋、中方都派出了最优秀的专家团队,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办法,特别是中方团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促进了方案的完善,并向中国的监管部门详细说明了情况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可以说中方团队在攻克主泵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鲍睿感慨,任何一项创新技术都不是平稳发展走向成功的,任何行业、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挑战,只有想办法克服,总结经验教训,才会变得更强大更卓越。
AP1000项目打开了西屋与中国合作的大门,鲍睿认为双方的技术具有互补性,存在更多合作的可能,包括电站运维、设备和零部件供应,以及一些海外合作的机会,例如土耳其的新建项目。
“我的家在中国”
从2005年至今,鲍睿十几年一直在中国生活,目前定居上海,正好是三门和海阳的中间位置,往返两个项目现场相对便利。加上之前在台湾工作的五年,他有将近20年的时间是在中国度过的。每当人们问起他的家在哪里时,鲍睿都会很自豪地说:“我的家在中国!”
生命中的三分之一都在中国,这对鲍睿的人生经历影响巨大。AP1000首堆投运将意味着他带领的西屋新电站团队顺利完成了任务。“不管以后去到哪里,我都会持续关注三门、海阳项目投产后的运营情况,我对核能在中国未来的角色很有信心。”鲍睿说。
目前,中国虽然有38台在役核电机组,但核能发电占总体发电量不到4%,而中国政府近两年几乎没有核准新的核电项目,鲍睿对此并不担忧。他认为,核电虽然不是唯一的清洁能源,但却是整个能源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核电机组荷载能力非常大,这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种能源都无法比拟的。
据了解,美国核电占总发电量的20%,法国最高达到过80%,现在也有50%,所以核电在很多国家发电机组的占比较高。鲍睿认为:“虽然中国核电比重低,但是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发展核能的重要性,我希望中国考虑建设更多的第三代核电项目。”
在与中国合作的这些年里,鲍睿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同事和朋友。“他们非常聪明、非常善良,这是我来中国的最大收获。”
有一次大家在用英文讨论非常具体、复杂的技术问题时,来自中国的年轻工程师随即用中文流利地向其他中方与会者阐述,这让鲍睿惊叹不已:“他们用中文解释问题的速度比我用英文理解起来还要快!”
有幸参与中国核工业建设,推动AP1000项目投产,对鲍睿而言是一个值得纪念的经历。作为核能领域的前辈,他觉得从事核电事业的年轻人选择了一个很有趣又极具挑战性的行业,中国正在开发建设行波堆、华龙、小型堆等多种堆型,这是世界上核工业发展最好的一片土壤。
鲍睿希望这些年轻人可以涉足更多领域,承担更多责任,保持积极乐观面对挑战、解决问题的态度,成为引领中国核能发展的主力军。

- 俄“永久性”潜艇核反应堆:文字游戏还是现实版“永动机”2018 / 08 / 15
- 彭士禄院士——我国核工业军民融合的光辉典范2018 / 03 / 05
- 俄成功研制“永久性”核反应堆2018 / 08 / 09
- 中国第四代核潜艇已在东北研制完成2013 / 08 / 20
- 12个核工业项目入选央企工业文化遗产名录2018 / 06 / 28









- 中瑞共同探索可持续城市
- “数聚引领赋智电力”第四届...
- 天业集团召开2020年“安全生...
- 助力打造“风电产业之都” 绘...
- 电力辅助服务与城市智慧能源...
- 提议加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
- 特变电工新能源2020年首场国...
- 2020年第一届智能循环包装论...
- 520相约特变电工新能源2020年...
- 电力工程造价与定额管理总站...
- 华为旗舰新品,生而不凡、敬...
- 国家发改委:一季度全国全社...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