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巴黎⑩】巴黎夜谈一一中美气候利益之争并非零和游戏
2015-12-11 09:50  · 来源:中国能源报  · 作者:  · 责编:吕学谦

  12月9日,巴黎气候大会逐渐进入尾声,“波澜不惊”的气候谈判第21季仍在紧张进行。大会秘书处当天向各方散发了一份名为“巴黎结果”的大会决议草案,在认真研读了这份草案后,与会各方高度赞赏了法国的协调能力。

  图为在《纽约时报》知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雷德曼的主持下,美国前首席气候变化谈判官乔纳森·潘兴(Jonathan Pershing)和中国资深气候问题研究专家李俊峰展开对话

  “直播巴黎”系列报道是由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的25名前方工作人员每日将巴黎现场的鲜活见闻浓缩成文字,授权《中国能源报》微信平台推送,让国内读者共同体味气候谈判的酸甜苦辣。

  本届气候大会主席、法国外长法比尤斯将这份草案称之为他的“最后文本”,对比12月5号大会散发的文本,“巴黎结果”删除了大约2/3存在不确定性的内容,但主要的分歧依然存在。在这种紧张气氛下,《世界是平的》作者、《纽约时报》知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雷德曼主持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美对话,邀请美国前首席气候变化谈判官乔纳森·潘兴(Jonathan Pershing)和中国资深气候问题研究专家李俊峰,回忆自1990年首次气候变化谈判以来,气候谈判的进程和中美大国关系的演变,为角力中的谈判进程带来了一缕轻松。

  弗雷德曼展示了其著名主编和著名主持人的特色,对话伊始就将中美在气候谈判中的利益之争推上台面,但是面对两位资深专家,曾三获普利策奖的弗雷德曼的各种“刁钻”问题均被两位“太极高手”一一化解。针对大会进入尾声以来,美国总统不顾之前的政治共识,开始给多国领导人打电话,再次以国家元首的身份亲自推动谈判进程的局面,弗雷德曼向潘兴博士提问,为何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由一贯的拖沓、不作为转向积极推动,潘兴博士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回忆了1990年时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以其政治家的胆略和远见卓识,推动了首次气候变化大会在华盛顿召开,并最终促成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达成的历史进程,将一场看似注定“唇枪舌战”的中美对话,化解为一场和风细雨的巴黎夜话。

  图为《世界是平的》作者、《纽约时报》知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雷德曼

  潘兴博士认为,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美国政府的态度一直是积极和务实的,无论是公约、京都议定书、巴厘路线图、哥本哈根协定,还是德班平台,以及这次提出的巴黎结果,都有美国的贡献。不同的是,经过二十几年的谈判历程,气候对话已成为中美关系的一道靓丽风景,成为化解中美诸多矛盾和纷争的润滑剂。最重要的一点是,中美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进程中已从相互指责,走向携手共进,中美在气候问题上的利益之争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合作共赢。

  李俊峰认为,气候变化谈判的进程,也是中国在做学习中的大国的一种历练,从1990年初次参与气候谈判进程起,中国就把自己定位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代表的不仅仅是单一的国家利益,而是始终代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这一问题,与最大的发达国家,也应该是发达国家的利益代言人美国发生利益冲突是不可回避的,但是经过多年的历练,中美都发现相互批评与指责不能解决问题,应该汲取卡特总统的大国关系经验之谈,大国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经常沟通、不要把对方逼向死角。在中美气候变化交流机制中,两国在大多数情况下遵循了这一原则,才让气候对话成为中美务实合作的一道靓丽风景。

  对于弗雷德曼提出的达成巴黎协议,中美应起到何种作用的问题,潘兴博士认为,美国政府为这次大会的成功举办做出了极大努力,在国会不断的反对和质疑声中,美国不仅提出了自己的自主贡献,还提出了清洁电力计划,并承诺为全球绿色气候基金注入30亿美元。12月9日,美国国务卿克里还提出向联合国提供8亿美元资金,用于帮助欠发达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此举体现了美国政府一贯的积极和务实态度。

  李俊峰认为,与美国务实积极的态度一样,中国的自主贡献也是务实和积极的,2030年左右达峰的承诺、200亿人民币的南南合作基金、促成了中美、中法国家元首的联合声明,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巴黎协议的达成奠定了坚实基础。此次巴黎气候谈判,中美都要务实,尊重两国元首已经达成的共识,把“共同但有区别原则”等关键问题体现在新协议之中。只要大方向是正确的,不要在太多的细节问题上纠缠,新协议是可以达成的。

  潘兴也指出,美国在促成新协议的达成方面也有自己的目标,比如透明度问题,以及加大对小岛屿国家的关注力度等问题,也理解中国政府的立场和原则。至于巴黎能不能达成新协议,中美只是问题一个方面,至多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关键还是大家形成共识。

  李俊峰认为,中国致力于达成巴黎新协议,但是新协议的基本原则不能改变,不能达成一份让国际社会失望的没有力度、没有法律约束力的“软协议”。几十年来,气候谈判最大的成果就是唤起了民间和企业的低碳发展意识,有没有巴黎协议,全球低碳发展的绿色转型潮流都是不可阻挡的。 1990年的气候大会,参与的只有政府和少量的社会组织,如今企业家的呼声甚至盖过大会的风头,人们对比尔·盖茨、马云们的“能源突破联盟”的关注,超过了对一些国家发起的“气候雄心联盟”的关注。这说明民间和企业已经走到的政治决策者的前面,巴黎大会不要让他们失望。巴黎是一个浪漫之都,气候变化的这场跨世纪的恋爱,能不能修成正果,取决于各方的务实合作,只要大家不继续沉浸在享受恋爱的过程幸福之中,“结婚”就将成为可能。

      文/田川(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