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巴黎⑧】建设低碳城市,气候大佬们都说了什么?
2015-12-08 14:53  · 来源:中国能源报  · 作者:  · 责编:赵唯

     “直播巴黎系列报道是由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的25名前方工作人员每日将巴黎现场的鲜活见闻浓缩成文字,授权《中国能源报》微信平台推送,让国内读者共同体味气候谈判的酸甜苦辣。 

  聚集低碳发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成为本次巴黎气候变化大会(COP21)的一大亮点。想知道在“未来城市:创新与中国的可持续城镇化”专场研讨会上,以下重量级嘉宾都说了哪些干货吗?快来看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工作人员从巴黎带回的最新报道吧!  

  /张志强、徐庭娅(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 

  123日绿色低碳城市企业日之后,巴黎气候变化大会(COP21)又相继开展了碳汇城市、城市低碳实践、城市达峰以及城市主题日﹒镇江日等多场城市相关主题边会,此外,巴黎政府还在市政厅召开了地方领袖气候峰会,并举办未来城市:创新与中国的可持续城镇化专场研讨会。以下是干货满满的嘉宾发言集锦↓↓↓ 

  解振华:中国积极探索低碳城市发展和达峰路径 

  解振华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开展了多层次、多方位的低碳发展试点示范。自2010年以来,中国先后在6个省和36个城市开展低碳省区和城市试点,探索在不同地区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尽快达到碳排放峰值的有效路径。这些试点不仅有经济发达地区,还有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生态状况有很大差异。 

  解振华表示,低碳试点省市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倒逼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低碳建筑与交通,实施其他配套政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低碳试点成效明显。根据国家对2014年各省、区、市开展的碳强度评价考核,列入试点的10个省和直辖市2014年碳强度比2010年平均下降幅度约21.5%,显著高于全国平均15.8%的下降幅度。2010年以来,中国已在6个省和36自实际情况制定了有特色的低碳发展战略,走出了自己的低碳发展模式。 

  布隆博格:为市民创造更多的收益 

  布隆博格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处于重要地位。镇江与加州签署了合作协议,城市采取的行动能够为市民创造更多的利益。今天,我们见证了中国一个城市在其中的大胆实践和行动,这种地区性的努力完全能够对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产生影响。镇江在低碳建设上取得了巨大进展,投资建设了碳管理系统,为达到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镇江的实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果其他城市都能像镇江一样作出努力,那么我们的未来将会完全不同。 

  何建坤:转变城市发展理念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认为,实现城市低碳发展的核心是发展理念的转变。要着眼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特别是新常态下,不能因为经济下行压力大就继续发展高耗能高碳行业,这是与低碳城市建设的方向违背的,这些行业在未来也是没有竞争力的,并且要以绿色低碳为指导方针,而不是满足于低碳技术的点缀。 

  蒋兆理:中国城市引领低碳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蒋兆理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城市发展将引领全球城市发展,中国承诺了包括峰值时间、碳排放强度、可再生能源占比等量化指标,城市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角色。 

  徐华清:集聚、融合、柔性、智慧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徐华清副主任强调,集聚、融合、柔性、智慧应该是现代城市低碳发展的关键词。集聚不仅仅是低碳技术的集聚,还应该是人的集聚。 

  李怒云:建设碳汇城市 

  中国碳汇基金会秘书长李怒云在演讲中提出,碳汇城市是推进城市低碳转型、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机制创新。对于那些森林覆被率高、生态服务功能强、工业不发达、温室气体排放少的地区,碳汇城市建设在适应气候变化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目前已经发布的《碳汇城市指标体系》,不仅强调森林能够恢复、保护和科学经营、增加碳汇、减少碳排放,还考虑了诸多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目前已有河北省崇礼县和浙江省泰顺县获首批碳汇城市称号。 

  约翰•英纳斯:提升公众意识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林学院院长、教授约翰英纳斯介绍了小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公众意识的报告,89.5%的民众一定程度上知道低碳经济,85.2%的居民支持发展低碳经济,74.9%的居民期望通过发展低碳经济以改善环境,53.8%的居民认为阻碍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是成本较高。 

  但调查也发现,公众普遍缺乏低碳经济方面的知识。他建议加大大众媒体渠道的宣传,加大低碳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基础知识的普及力度,全面提升公众对低碳经济基础知识具体实现途径的认识。 

  新闻发布会 

  125日中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苏伟司长在巴黎会议中国角召开中外媒体见面会,就资金机制、透明度、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体现、2度目标、协议法律约束力、市场机制等谈判热点问题及中方立场回答了媒体提问。 

  苏伟司长在回答中表示,中国在谈判过程中为推动巴黎会议取得积极成果,发挥的建设性作用有目共睹,第一周的谈判十分艰难,但也取得了不错的结果,为下一周的谈判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认为巴黎会议达成的协议应该是全面、均衡和有力度的,发达国家应基于历史责任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同时所有国家也都应该尽其所能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图片均来自网络)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