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能源科技装备支撑。”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7月16日在《中国能源装备年鉴》启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能源装备制造业切勿搞“两张皮”,应当有机结合。没有装备工艺,能源行业就无法发展,也无法达到先进水平。装备制造技术的进步就是整个能源行业的进步。
填补能源装备业空白的创新之举
国际能源市场风云际会,我国目前还没有一本权威的能源装备行业工具书。“《中国能源装备年鉴》的出版,将是填补能源装备业空白的创新之举”。作为主办方之一的中国能源报社社长李庆文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能源装备年鉴》将本着“以史为鉴、对历史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准确客观详尽记录能源装备行业发展历程,为行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方向上的指引。
据了解,《中国能源装备年鉴》由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中国能源报社主办。《中国能源装备年鉴》第一卷(2012年)包括国家能源装备科技“十二五”规划、行业标准及政策法规、2012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国家能源局成立(2008年)以来我国能源装备业大事、重大示范工程、大型装置、科技创新、近年来各地方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现状、地方行业管理机构工作开展情况、各细分行业生产情况、近两年涌现出的优秀能源装备管理者和科技创新典范人物、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各行业产值产量等生产经营情况的统计。《中国能源装备年鉴》定于2013年4月出版发行。
实际上,编撰《中国能源装备年鉴》意义非凡,不仅填补了行业空白,更加体现了我国从一个能源大国走向能源强国的过程,《中国能源装备年鉴》将是一本忠实反映我国能源装备行业辉煌成就的大型工具书。 作为行业资深专家的机械工业联合会总工隋永滨在发布会上指出,《中国能源装备年鉴》是业内非常重要的工具书,希望《中国能源装备年鉴》能详实录入近几年来我国装备业的发展情况及成就,更好地服务于我国能源装备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能源装备业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随着我国能源行业的不断发展,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有了显著提高,其中发电设备制造业是我国装备制造业中竞争力较强的一个产业。近几年来在国内电力需求井喷式增长的拉动下,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高水平的技术改造及改制重组,国内发电设备公司竞争力有了显著提高。
事实上,自2008年国家能源局成立以来,我国能源装备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十二五”规划也将能源装备行业定位为新兴产业,这预示着未来中国能源装备产业还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国的装备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高,融入电子信息技术,发挥了后发优势,一些产品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这是我们不应妄自菲薄的地方。”张国宝在发布会上分析认为,国内仍有些人不了解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进步,不相信国产装备,宁可花大钱去买国外同样性能的装备。使用国产设备,需要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有专家分析认为,目前差距较大的主要是在研发经费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粗放式发展方式还未根本转变,片面追求规模和速度倾向依然存在,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与工业发达国家比仍有较大差距。某些装备的核心技术仍需依赖国外,产业基础有待加强,部分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呈现同质化恶性竞争等问题。
“装备制造业就是要创新,装备业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在发布会上如是说。(栗清振)

- 国家能源局发布《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20 / 05 / 30
- 【两会声音】贾润安代表:统筹规划煤基混合戊烯产品销售税收标准2020 / 05 / 22
- 国家能源局:3月份全国煤炭日均消费量约980万吨 为去年同期的95%2020 / 05 / 20
- 国家能源局:煤电供给充足 能源形势总体平稳2020 / 05 / 19
- 5月日均用电量同比增5.9%2020 / 05 / 19









- 中瑞共同探索可持续城市
- “数聚引领赋智电力”第四届...
- 天业集团召开2020年“安全生...
- 助力打造“风电产业之都” 绘...
- 电力辅助服务与城市智慧能源...
- 提议加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
- 特变电工新能源2020年首场国...
- 2020年第一届智能循环包装论...
- 520相约特变电工新能源2020年...
- 电力工程造价与定额管理总站...
- 华为旗舰新品,生而不凡、敬...
- 国家发改委:一季度全国全社...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