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装备国产化加快提速,正为中国能源安全增加更多砝码。8月29日,以“肩负使命、产业报国”为主题的中国能源装备自主创新报告会在京召开。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成员廖永远出席会议,并分享了西气东输工程推进能源装备国产化案例。与会者高度评价了该案例。
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以及正在建设的三线是我国能源输送系统的大动脉,总长接近2万公里,对完善我国油气战略通道有重大意义。廖永远指出,面对工程建设之初,X70、X80钢材和钢管以及大功率压缩机组等装备全部依赖进口等挑战,中国石油联合国内企业,依托西气东输工程,打响了一场油气管道关键装备国产化攻坚战,实现了油气管道材料和重大装备的国产化。工程不但创造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还直接带动国内钢材、设备等相关产业发展,带动相关投资8000多亿元,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经济增长和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意义显著。
廖永远指出,国家部委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是实现国产化的关键;以重大工程应用为导向是实现国产化的基础;建立政府指导、产学研用联合攻关机制是实现国产化的保障。正是得益于这些成功经验,中国石油国产化工作才得以顺利实施。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中国石油将认真履行经济、政治、社会三大责任,充分发挥国内行业优势,创新联合攻关机制,为国产化装备提供技术标准、试验场地、优先采购等全方位支持,全面推动我国能源装备国产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如何清醒认识国产化面临的挑战并寻找解决方案,是会议核心话题。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国家能源委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国务院参事、国家能源委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徐锭明一致认为,中国能源装备企业要时刻吸收新理念、跟踪新趋势,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从生产型企业向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变。张国宝还呼吁政府加大国产化工作协调力度,市场要建立对国产化装备的客观认识和信心,多方一起创造能源装备国产化新业绩。
会上,能源装备领域的专家学者还以民营能源制造企业烟台杰瑞集团为例,探讨能源装备企业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大家提出,企业要重视理念创新,加大创新国际化、品牌国际化、营销国际化和标准国际化力度。国有和民营装备企业要创新竞合关系,谋求更大发展空间。
此次会议由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中国能源报社共同主办。会上还举办了《中国能源装备年鉴2012》首发仪式。

- 中俄东线开通运营 助推油气管道智能化2019 / 12 / 05
- 销售华南:成品油管道“建设先锋”2019 / 09 / 29
- 运行三年来,自主知识产权煤制油技术运行状态良好2019 / 08 / 27
- 我国成品油管道工控系统首次全面实现国产化2019 / 02 / 26
- 美国核电禁令影响有限 长期有助于刺激我国核电发展2018 / 10 / 16









- 中瑞共同探索可持续城市
- “数聚引领赋智电力”第四届...
- 天业集团召开2020年“安全生...
- 助力打造“风电产业之都” 绘...
- 电力辅助服务与城市智慧能源...
- 提议加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
- 特变电工新能源2020年首场国...
- 2020年第一届智能循环包装论...
- 520相约特变电工新能源2020年...
- 电力工程造价与定额管理总站...
- 华为旗舰新品,生而不凡、敬...
- 国家发改委:一季度全国全社...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