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填了几张表,就被大卡车拉走了”
2013-10-25 09:20
· 来源:环球人物
· 作者:
· 责编:系统管理员
招工;九二三厂;东营;参军;村子;县城;父亲;人生;胜利油田;工作
蒋洁敏在1972年离开了生他养他的村子。当时,正在读高二的他迎来了人生第一个重要选择——参军还是工作?只要再过一年, 18岁的他就可以参军了,但在县城工作的父亲带回另一个消息:东营的“九二三厂”正在招工。
“九二三厂”即胜利油田的前身。在东营市胜利油田老基地的中心地段,记者从油田科技展览馆了解到胜利油田的发展历史——1961年4月,东营地区的“华8井”首次获得日产8吨的工业油流,从而发现了油田;1962年9月23日,“营2井”获日产555吨的高产油流,是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一口油井,“九二三厂”由此得名;1965 年1月25日,又一支钻井队在胜利村打出“坨11井”,这是我国第一口原油日产过千吨的油井,后经山东省委批复,“九二三厂”改名胜利油田;1972年,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成立,陆续组织了河口、临盘、孤岛等地区的勘探开发会战,开始大规模面向社会招收石油工人。
正是在这一年,17岁的蒋洁敏结束了学业,来到离阳信县170多公里的孤岛(今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孤岛镇),成了胜利油田孤岛采油指挥部井下作业队的一名修井工。
41年后,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来到孤岛。这个面积不大的小镇遍布采油厂,红色或黄色的采油机随处可见,几乎走几步就可以看见一口油井。越往北走,道路越宽阔,马路两边的树木修剪得非常整齐,一排排红顶的5层楼房一字排开,从朝阳一村一直排到朝阳五村、六村……当地居民告诉记者,那些房子是孤岛采油厂的家属楼。
相比阳信县老乡表现出来的谨慎,孤岛的职工对突然出现的陌生面孔没有那么警惕。一位同在1972年进入胜利油田的退休职工很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当时招工有3个途径:部队军人、油田职工后代、社会招工。招聘的流程非常简单,“只是填了几张表,写写自己的基本信息,就被大卡车拉走了。”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 国家煤监局:煤矿招工再难也不能“降门槛”2019 / 04 / 17
- 煤企招矿工:从春忙到冬2014 / 06 / 09
- 煤矿井下一线为何更难留住年轻人2018 / 09 / 12
- 大庆油田“油三代”:工资4000元 怀念集体主义2014 / 07 / 09
- 驻新疆央企招工当地人占七成 破解就业难题2014 / 06 / 01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