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油气工业正面临资源品质下降、原油产量降低、油气对外依存度高企等困难局面,2017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达67.4%,未来还将有进一步升高的趋势。能源工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解放思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快创新步伐。”
7月13日,能源交叉学科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十多位院士围绕能源科技创新畅所欲言,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文瑞发表上述观点。他认为,能源与前沿学科的交叉融合创新,将是未来能源科技创新的最佳路径。
“跨学科交叉研究已成为世界科技发展的主流方向,成为取得重大科学发现和产生引领性、原创性、颠覆性重大成果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提升创新能力、培养拔尖人才的重要方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赵文智说,最近25年,通过学科交叉性合作研究,获得诺贝尔奖项的比例已接近50%,并且呈现逐年增大趋势。
当前,能源领域正在成为颠覆性技术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太阳能发电、高效储能、燃料电池、氢能技术等具有颠覆性的新技术苗头不断涌现。世界大国纷纷将颠覆性技术作为占领科技制高点的先手棋,集中攻关并已取得重要进展。
“能源领域大多数学科属于应用型学科,吸收借鉴基础学科与前沿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推动能源领域学科交叉与融合创新是加快能源科技创新的不二法门。”赵文智坦言,美国的页岩油气革命就是最好的实证,不仅推动实现了美国能源独立战略,也深刻改变了全球能源供应格局。
“美国页岩油气异军突起的背后,是持续长达30年之久的基础研究工作,以及由此引发的工程技术颠覆性创新。”赵文智说,水平井钻井技术和大规模多段水力压裂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突破,正是源自油气学科与信息、材料、控制等领域的交叉与融合创新。
当前,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量子信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融合机器人、数字化、新材料的先进制造技术正加速推进。”在胡文瑞看来,能源与前沿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创新,正展示出跨越性、变革性、颠覆性的巨大能量,甚至引发全球能源变革。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主办,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承办。赵文智透露,一方面,研究院将瞄准未来5—10年油气上游发展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加强基于大数据+智能理论的剩余油气资源空间分布预测、智能驱油全油藏开发技术等攻关。另一方面,还将自主设立一批院级超前基础研究项目,在纳米驱油剂、高性能金属电池储能技术等方面开展前瞻性研究,部分项目已取得重要进展。

- 中国石油2019年净利润456.8亿元2020 / 03 / 27
- 低油价时代来临 中国能源“结构性权力”是时候发挥作用了2020 / 03 / 16
- 国内最大规模油气 产能建设启动2020 / 03 / 05
- 刘合:提升油气产业链应急管理能力应对重大突发事件2020 / 03 / 04
- 非常规油气需要“非常规”人才2020 / 02 / 20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