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能源安全的重要物资,近期提倡放开成品油进出口权限引发行业人士关注。
一直以来,我国成品油进出口资质主要集中在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中航油等少数国有石油企业,每年可获得一定数量的出口配额,民营企业仅在2016年短暂获得过成品油出口配额,之后便无缘操作出口事宜。另外,进口则一直遵循自动许可制度,数量不受国家配额限制,不过因为国内供应十分充裕以及利润平衡,所以每年成品油进口数量寥寥。
随着近几年我国成品油资源供应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在作为缓解供大于求矛盾有效途径之一的出口方面,国家下发出口配额量连年增长。据金联创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前两个批次下发出口配额共计5603万吨,同比增长12.07%,且传统地炼以及已经在今年申请成品油出口资质的浙石化、恒力石化两大新兴炼化一体化均未获得配额。
目前我国成品油行业体制改革正在逐步展开,政府也在不断出台各项政策,以为破除出口环节垄断壁垒做铺垫。2019年12月4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其中第三条即进一步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明确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原油进口、成品油出口”。2020年3月31日,国务院官网批复的《关于支持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若干措施》称,支持浙江自贸试验区适度开展成品油出口业务,允许试验区内现有符合条件的炼化一体化企业,开展成品油非国营贸易出口先行先试,酌情按年度安排出口数量。
“由于我国成品油领域完全市场化仍需时日,所以短期内成品油出口完全放开的可能性甚微。不过未来随着我国炼油行业炼化一体化产业模式的加快转型,以及原油进口双权放开等一系列改革红利刺激下,中国油企在国际市场的整体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加之流通领域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入,后期对于成品油出口的限制条件有望适度减除,新兴炼化一体化企业有望成为再次获得政策红利者。”金联创成品油分析师徐鹏表示,进口方面本身的限制条件较少,后期或逐步放开非国营贸易进口渠道。整体而言,我国成品油行业向市场化发展依旧是未来主旋律,进出口政策或将循序渐进向民企放开。(来源:国际商报)

- 成品油出口“堵点”亟待疏通2020 / 05 / 27
- 中缅油气管道3个月输送原油超200万吨2020 / 05 / 07
- 中缅油气管道3个月输送天然气10亿余立方米2020 / 04 / 24
- “两桶油”去年营收5.5万亿2020 / 03 / 30
- 4月成品油出口或同比萎缩2020 / 03 / 23









- 电力辅助服务与城市智慧能源...
- 提议加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
- 特变电工新能源2020年首场国...
- 2020年第一届智能循环包装论...
- 520相约特变电工新能源2020年...
- 电力工程造价与定额管理总站...
- 华为旗舰新品,生而不凡、敬...
- 国家发改委:一季度全国全社...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