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吉林大学了解到,经10余年技术攻关,吉林大学科研团队研发出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冷钻热采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空白,前不久获得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其燃烧后仅会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小很多,但能量高于煤、石油、天然气十倍。并且,可燃冰储量巨大,据估计天然气水合物中所含有机碳的总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两倍,被国际公认为石油、天然气的接替能源。
2004年,在科技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资助下,吉林大学开展陆域天然气水合物钻采项目研发,副校长孙友宏带领研究团队,在国际技术垄断、缺少参考资料的条件下,自主研发,集合了地质学、地质工程、热学、仿生学、化学和材料学等多个学科的共30多名科研人员组成可燃冰钻采的“国家队”。
经过10余年技术攻关,科研团队攻克了高海拔和严寒地区施工等多项技术难题,成功研发了国内外首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合物冷钻热采关键技术。与国际上通用的“被动式保压保温取样”钻探原理不同,新技术首次提出“主动式降温冷冻取样”原理,发明了钻井泥浆强化制冷方法、水合物孔底快速冷冻取样方法和高温脉冲热激发开采技术,主要技术指标超过国外同类技术。
在海拔4000米的青海省木里盆地,科研团队利用该技术首次钻获了我国陆地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并成功实现了陆地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打破了国外水合物钻探取样技术的垄断,填补了我国陆域天然气水合物钻采技术的空白。
中国地质学会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义脑、康玉柱,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等对项目研究成果进行鉴定,并做出评价,天然气水合物的钻采是非常规天然气开发中的世界性难题,该项目针对这一重大战略性技术储备需求进行技术攻关,为我国陆域天然气水合物的重大发现和成功试采提供技术支撑,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孙友宏表示,由于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主要分布于海域,下一步该团队将针对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钻采技术开展研究,为我国天然气水合物早日实现商业化开采做贡献,并为“一带一路”战略服务。

- 我国海域可燃冰第二次试采成功2020 / 03 / 27
- 我国可燃冰试采再创两项世界纪录2020 / 03 / 27
- 我国海域可燃冰第二轮试采成功2020 / 03 / 27
- 中国天然气水合物第二轮试采告捷 日均产气量创新世界纪录2020 / 03 / 26
- 石油三巨头上游业务密集突破2019 / 02 / 26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