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天山南麓,拜城县克孜尔乡,在海拔1400米至1600米的群山怀抱中,坐落着西气东输工程主力气源地——克拉2气田。塔里木油田公司克拉作业区的石油工人就坚守在这里。春节期间,《经济日报》记者来到克拉2气田,以及哈拉哈塘、英买等油气作业区采访。
1998年9月,克拉2气田被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800多亿立方米,成为我国最大的整装天然气田,并促成了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2003年12月1日正式投产输气。
站在产量最高的克拉2—7井前,克拉采气队队长杨忠武自豪地说:“这口功勋井平均年产10亿立方米,可满足500多万户居民的用气需求。”
克拉2气田共19口气井,负责巡检和维护的15人采气队提出了“一个人,一口井,一座城”的口号。“一口井出问题,就会造成一座大城市气荒,数以百万计的家庭受影响。”采气工程师常有青说:“别看我们值守在山沟沟里,肩上的责任可不小哩。”
正值数九寒天,记者随采气队巡检,一下车,便骤然感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寒意。杨忠武对井场每一台设备都非常熟悉,百余个参数“一口清”。记者粗略算了一下,将这19口井巡检一遍,要驱车行驶40多公里,耗时2个多小时。
塔里木油田是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还担负着向新疆南疆供气的任务。虽然作业区生活单调、枯燥,但油田一线职工却充满工作热情。工作期间,油田职工把精力放在技术攻关、改进创新上。随着供气量的提升,油田公司鼓励职工贡献“金点子”,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挖潜增效。油田公司生产运行处协调科科长贾正兴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全公司实现节开支、节约成本15亿元以上。在哈拉哈塘作业区,原来实施油井清蜡作业时,对每一口井统一标准,固定作业深度4200米。去年以来施行“一井一策”、精准清蜡,仅此一项就节约资金1000多万元。
塔里木油田生产一线气候恶劣、空旷苍凉,广大石油职工克服重重困难,以饱满的热情为祖国发展“加油打气”。“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成为每一位油田职工的人生信条。

- 叩开准噶尔盆地油气之门2019 / 01 / 28
- 塔里木迪那作业区日外输天然气1650万立方米2018 / 11 / 30
- 长庆采油三厂供暖更节能 管线不再堵2018 / 10 / 23
- 长庆百余“停工令”围堵隐患2017 / 06 / 14
- 新疆陆梁油田“鸡肋井”发电担重任2016 / 07 / 27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