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油气>石油
国内首座海上试采平台在曹妃甸油田投入生产应用
2017-05-19 18:01  · 来源:中国海洋石油报  · 作者:刘键 吴鹏  · 责编:油气

  近日,随着“滨海607”穿梭油轮缓缓驶离“海洋石油112”FPSO(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我国首座海上移动式试采平台“海洋石油162”顺利完成投用后的第一船原油外输。应用试采平台进行区域性临时生产,不仅为中国海油曹妃甸作业公司创新了生产模式,避免了4万多立方米的产量损失,还为中国海油渤海油田有效开发边际油田提供了重要借鉴。

  “海洋石油162”俗称“小蜜蜂”,是一座集试采、油气处理、原油存储、修井功能于一体的小型采油平台,它的主要作用是为油田完成开发前的产量和经济评估提供服务。既然只是一座试采平台,曹妃甸作业公司为何要将如此重任交给它?

  2016年,曹妃甸油田11-6、12-1S区块需要对海管进行更换,而作为油气产量占全油田40%以上的生产大户,该区块的停产检修将为曹妃甸油田带来每天近2300立方米的产量损失。

  问题必须解决,可产量怎么保证?曹妃甸作业公司多次召开专题讨论会,副总经理石建荣喊哑了嗓子。

  2016年底,从海油发展采油服务分公司传来消息,该公司正在建造的“海洋石油162”试采平台无论功能还是定位都基本满足海上油田临时生产的需求。由此,一个大胆想法闯入曹妃甸人的脑海,可否将平台采出的原油“寄存”在“海洋石油162”上,再用穿梭油轮转运至“海洋石油112”FPSO,从而保证检修不停产?

  很快,双方达成合作共识。可万事开头难,计划还未最终敲定,第一个困难便迎面而来。“海洋石油162”的出厂计划与作业公司的检修计划存在4个月的时间差,“空档”就意味着浪费。为顾全大局,曹妃甸作业公司重新调整计划,硬是将海管更换的时间整整前提了两个月。

  时间合拍了,可生产人员的心里并没有一丝轻松,用一个初来乍到的插班生挑起全班大梁,“小蜜蜂”行吗?

  果不其然,当计划落实到细节时,问题接踵而来,而曹妃甸人战胜困难的办法只有一个:大胆创新。

  平台与“海洋石油162”之间过大的生产压差造成原油无法顺利输送,生产人员反复调试,通过在平台上新增减压阀来控制两端操作压力,最终实现平稳运行。库存有限的“海洋石油162”平均每两天半就要外输一次,穿梭油轮的系泊成了大问题,石建荣与船舶技术人员反复讨论,创新引入大抓力锚系泊方式,不但彻底解决了频繁起抛锚的耗时低效,还大大节省了临时生产期间的作业费用。

  作为海上油田的“神经中枢”,仪控关断信号对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如果合作双方分别采用不同的中控系统和关断信号,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不对等的处理方式将会引发大问题。为此,现场人员打破常规,将两套中控系统串起来,保证了系统报警联动的“零时差”。

  看到首船原油顺利完成转运,还有3天就要退休的曹妃甸作业公司总经理田楠兴奋地说:“以前遇到此类问题只能依靠分批次、分区块停产,现在我们有了‘小蜜蜂’,就可以做到生产检修两不误,很高兴能在离开前看到这样的创新发展模式。”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