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油气>石油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亟须做好石油战略储备
2018-05-22 15:58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作者:林伯强  · 责编:王长尧

      对严重依赖石油进口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是应对石油供应短缺危机的首道防线,是国家能源安全甚至国家整体安全的关键环节。因此,建立合理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体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5月8日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市场普遍预期美国此举将可能使伊朗原油出口受到很大影响,从而对油价产生重大影响。伊朗目前是中东最重要的原油生产国之一,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第三大产油国,其产能波动对全球原油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事实上,当2017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接近70%时,国家能源安全已经得到关注,而最近发生的变故无疑将加重这一关注。

  石油作为世界各国最主要的能源消费品之一,能否保证其正常的供给,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家发展战略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在石油供应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中国自2014年成为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并在同年一季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此外,美国能源信息署(EIA)还预测中国的石油消费将在2034年超过美国。近年来,中国的石油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呈现不断增长,显现出国内石油短缺与石油需求之间的矛盾。这种石油供需不平衡的状态,目前只能依赖于石油进口,这就使得石油进出口的逆差逐年增大。

  首先,中国受国内资源禀赋条件的限制,自1993年起原油的对外依存度达到6.7%并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后,中国的对外依存度一直上升,并在2011年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了55.2%,首次超过美国。此后,我国石油进口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至2017年已接近70%,远超所谓的国际安全警戒线。而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向纵深推进,国内石油的供应缺口还将逐年增大。

  其次,中国对石油的进口严重依赖政治局势常年动荡不安的中东等地。2016年中国从中东国家的原油进口占进口总量的48%,2017年上升为58%。加上海上运输耗资巨大,过程漫长且存在安全隐患,进口来源和进口渠道均面临严峻挑战,对中国石油的安全供应有着比较大的威胁。

  最后,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宏观经济有影响。国际油价在金融危机后的波动幅度明显大于金融危机前的波动幅度。重大事件对价格影响非常明显。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按目前的年进口量,国际油价每涨一美元,我国对应需多付30亿美元。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世界石油市场经历了至少11次重要的石油供给冲击。从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及其引发的能源危机起,很多发达国家都开始积极建立自己国家级别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用于弥补石油供应的短缺,并试图抑制石油价格的上涨及其带来的不利宏观经济影响。

  石油储备通常指的是一国政府、民间以及石油企业的原油的库存综合。战略石油储备在应对世界石油价格大幅波动、经济危机、自然灾害及战争等重大事件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严重依赖石油进口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是应对石油供应短缺危机的首道防线,是国家能源安全甚至国家整体安全的关键环节。因此,建立合理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体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中国在石油战略储备系统的建立上花了不少力气。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在第九个“五年计划”中被提上议程,并于2003年开始筹建,2004年开始正式投建。

  中国的石油储备也分为战略石油储备和商业石油储备。前者是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应对战争、自然灾害等造成的石油短缺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后者则是为了应对油价的大幅波动而采取的储备行为。商业石油储备是战略石油储备的补充。

  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基地规划了三期。第一期拥有21天的石油净进口量的储备能力,第二期拥有54天储备能力,第三期尚未规划完成,目标实现相当于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的储备能力。2016年3月,政府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到中国拟推迟到2020年完成第二阶段战略石油储备的收储工作。目前中国第三期石油储备建设计划也正在规划当中。

  中国商业石油储备是以大型国企为主、以中小型企业为辅的一个石油储备体系。2014年6月,政府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要求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储备建设,建立企业义务储备,鼓励发展商业储备。目前,已经有多家民营企业有意发展原油仓储。截至2015年底,中国商业石油储备为3.15亿吨,在政府的鼓励下,民间商业储备已经开始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政府对战略石油储备给予了高度重视。2015年2月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指出,保障能源安全,要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抓出成效,密切跟踪当前国际能源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趋利避害,加快完善石油战略储备制度。

  除了战略石油储备,中国短期需要继续拓展新的原油进口来源,加强原油进口源的多元化,以分散未来可能出现的地缘政治等风险。2017年全年我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5979万吨,份额为14.23%,已成为我国原油第一进口来源国。最近的消息则是中美将加强能源合作,这样,美国也将成为中国油气进口的一个来源。

  (作者系厦门大学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