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油气>石油
立足战略全局 增强保障能源安全的政治担当
2018-08-21 14:46  · 来源:中国石油报  · 作者:  · 责编:王长尧

  前不久,集团公司党组召开扩大会议,专题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研究部署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努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等工作,动员百万石油人勠力同心,坚决打好打赢勘探开发进攻战,为新时代保障能源安全和国家战略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能源安全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基石,油气安全在国家能源安全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石油供需矛盾越发突显,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2017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接近70%,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天然气供应安全形势亦不乐观,对外依存度迅速上升到39%。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敏锐洞悉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可能带来的重大挑战,对石油战线做出重要批示,寄予殷切期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艰巨而光荣的政治使命。

  政治使命需要政治担当,首要就是着眼战略全局,充分认识到立足国内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性紧迫性。从全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地缘政治热点此起彼伏,特别是美国政府奉行“美国优先”,与中国以及其他经济体之间的矛盾、摩擦不断。传统不安全因素依然存在,新的不安全因素还在增加,我们必须做好应对形势发展变化的思想准备、资源准备。

  政治使命需要政治担当,其中重要一点,就是站在政治高度回答经济问题,厘清各种认识,坚定立足国内保障能源安全的意志。长期以来,保障能源安全存在“买油经济”和“自产经济”两种声音,在国际石油供应宽松的背景下,甚至出现“产油不如买油”的思想。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买油经济”的必要性和积极作用,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保障能源安全,积极开展对外油气合作和贸易。一方面要对过度强调“买油经济”保持高度警醒,无论是暂时的国际能源市场供应宽松还是积极走出去建设多点多元供应体系,并不完全意味着我国能源安全有了本质保障,立足国内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才是最可靠最有效的措施。

  从国内看,我国已进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对油气的需求是刚性的,容不得半点闪失。买油经济或许是“输血”,自产经济才是“造血”,中国人的饭碗不能端在别人手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不能依赖“输血”运转。

  从能源行业来看,美国跨世纪实施的能源独立战略给我们以警醒和启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发展主动就必须掌握能源供给的主动权。当然,也有人以日韩等为例,认为中国油气对外依存度上升还存在较大安全空间,殊不知数字背后国情迥异、政治因素复杂,崛起的中国将长期面临艰巨挑战。

  政治使命需要政治担当,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能源安全是买不来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市场有油,不等于买得到;买得到不等于运得回;眼下供应宽松不代表长远充足。能源安全也是等不来的。石油作为国家战略物资的属性没有变,较长时期内化石能源作为主导能源的地位不会变。BP预测,到2040年其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仍达60%。我们应牢固树立石油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知危图安,从最坏处着眼,立足国内做最充足的准备,确保能源安全。

  政治使命需要政治担当,我们要矢志不渝,切实增强保障能源安全的责任感使命感。“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奉献能源,为国分忧,是新中国石油工业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和历史担当。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我国油气生产供应主导企业,中国石油有这个根基,有这个底蕴,更有这个担当,当主力打先锋,完成时代赋予的重任。

  新形势新使命新担当。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刻不容缓。回首新中国石油工业建设初期的筚路蓝缕,今天保障能源安全的任务依然艰巨。全体石油干部员工必须行动起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苦干实干,以巨大勇气排除万难,为国家找油找气,为共和国加油鼓气,才能无愧于时代,才能向祖国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