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寒冬,迎着细雪,经济日报记者来到准噶尔盆地东南部的新疆油田准东采油厂。“这里是采油区吗?咋没见‘磕头机’呢?”在吉祥作业区,记者并没有见到油田常见的“频频点头”的游梁式抽油机。
“这是井站一体化智能采油平台,一些应用技术在国内行业领先,甚至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吉祥作业区党支部书记张乐园解开疑问。在他的带领下,记者进入“吉7井区5号平台井场”。这里整齐地排列着集装箱大小的箱柜,每个箱柜里都是一口油井。
“油井集中,便于管理,可以实现无人值守。”准东采油厂一级工程师石彦说,旁边就是小麦田,油井“聚居”比“散居”少征了逾千亩地。其实,吉祥作业区采取新采油工艺,背后还有一个推手:地下是稠油,流动性差,用传统的“磕头机”很难开采。“开采难度大倒逼我们必须采取新科技新工艺。”石彦说。
上世纪90年代,吉祥作业区深层稠油油藏被发现。然而,由于受技术制约,当时未能实现有效开采。据老石油人回忆,那时,科研人员曾尝试多种工艺,但因开采成本过高等原因无法实施。后来,通过常温注水、无杆泵等开采方式获得成功。
“稠油开采技术的突破,相当于又增加了一个准东油田。”准东采油厂总工程师黄大勇对“石油在地质家的脑袋里”这句话感触颇深,“一项技术往往可以决定一座油田的命运,将难采储量转为可采储量”。
打开一只箱柜,JD8252号油井呈现在眼前,原油经过油井的抽采,从约1500米的地下深处进入油管,被输送至地面上的井场计量站;再从计量站进入输油管道,最后到达炼油厂。
如果说计量站是井场的“心脏”,那么为吉祥作业区量身研制的智能控制撬就是井场的“大脑”。“以前巡井检测、记录数据都靠人工,现在每口井的技术参数、运行状况都反映在屏幕上,可以实时掌握,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吉祥作业区平台片区长李培斌介绍。
“油稠人不愁,永远采好油”。面对开采难题,准东石油人言语中透着乐观,也充满底气。“我们的底气来自科技的力量,创新的氛围。”黄大勇语气坚定:“油田公司鼓励大胆改革创新,遇到什么难题,就要解决什么问题。”
李培斌有几个身份:新疆油田公司采油技能专家、中国石油新疆技师学院客座教师、技师工作室负责人。得益于企业鼓励创新的制度,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他从技工学校的一线职工成长为一名专家。
“接地气的改革和创新都来自一线。”黄大勇指着一口油井说,新疆冬季漫长寒冷,须对井口进行保温,原来用保温盒,每年耗电不是小数目;后来,推广“半只盒”,耗电量降了一半。此后,一线职工们又研发了井口保温衣取代保温盒。如今,在吉祥作业区用生产用水的余温进行保温,进一步降低了采油成本。
内引外联、集成力量、协同攻关、以人为本……新疆油田公司坚持创新驱动,硕果累累。今年初,该公司牵头完成的《凹陷区砾岩油藏勘探理论技术与玛湖特大型油田发现》,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取得历史性突破。“要继续强化科技攻关,丰富和发展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体系。”公司副总经理、总地质师支东明说。
大地冰封,分外妖娆。在油田生产一线,仿佛一切都是静悄悄的。然而,记者可以强烈感受到石油人乐观、向上、无畏的精神,他们贴着大地行走,心系地下深处,紧握科技创新这把“金钥匙”,叩开了准噶尔盆地油气宝藏之门。
“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头顶天山鹅毛雪,面对戈壁大风沙……”催人奋进的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始终回荡在新疆油田广大职工的心头。

- 塔里木迪那作业区日外输天然气1650万立方米2018 / 11 / 30
- 长庆采油三厂供暖更节能 管线不再堵2018 / 10 / 23
- 长庆百余“停工令”围堵隐患2017 / 06 / 14
- 油田生产热情高2017 / 02 / 13
- 新疆陆梁油田“鸡肋井”发电担重任2016 / 07 / 27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