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丨日前,由12名院士领衔的专家组,对中石油复杂地质条件下气藏型储气库建设技术作出评价:创造了“断裂系统最复杂、储层埋藏最深、地层温度最高、注气压力最高、地层压力系数最低”等储气库建设的世界第一,创新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地下储气库是天然气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储气库建设在世界能源保障中不可或缺,在气候变冷、极端天气、突发事件以及战略储备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天然气安全供应至关重要。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连年攀升,但储气库调峰能力仅占消费量的3%左右,远低于12%的世界平均水平,由于储气库建设能力严重不足,导致夏季压产及冬季压减用户用气量,甚至部分地区还会出现“气荒”,加快储气库建设已成业界共识。
利用枯竭气藏改建储气库,用于平衡冬夏用气峰谷差、应对突发供气短缺、保障民生用气,储气规模大、安全系数高,国际上已有百多年历史。国外枯竭气藏普遍构造简单、储层高渗、埋深小于1500米。我国枯竭气藏地质条件复杂,主体为复杂断块气藏,构造破碎、储层低渗、非均质性强、流体复杂、埋藏深,给建设储气库带来巨大挑战。
我国从1998年就已开始筹建储气库,20年来已建设25座储气库,调峰能力约100亿方,日调峰能力9000万立方米,构成了中国储气设施骨干架构,虽在一定程度、一定区域发挥作用,但仍然无法满足日益剧增的消费量。
作为我国储气库建设的主力,近20年间,中石油组织科研团队,攻关复杂地质条件下储气库建设技术难题,建成22座气藏型储气库,年采气能力超过110亿立方米,最高日采气量超1亿立方米。中石油建设气藏型储气库建设创新成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创建了复杂地质体动态密封理论。这一创新成果,突破了复杂断块选库禁区,扩大了枯竭气藏改建成储气库的范围,为优选储气库址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创建了复杂地质条件下气藏型储气库库容动用理论及优化设计方法。这一理论和方法解决了储气空间高效动用难题,形成了复杂地质条件气藏型储气库库容参数设计标准,降低了储气库库容设计误差,并提高了储气库库容利用率。
——创新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储气库工程建设关键技术,解决了巨大力量交替剧烈变化条件下水泥环长期密封、大压差钻井防漏和高压大流量注采关键装备研制难题,支撑了储气库工程建设。
——创新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储气库长期运行风险预警与管控技术,形成了地质体—井筒—地面三位一体的风险管控体系,储气库“注得进,存得住,采得出”,“大吞大吐”运行至今零事故。
最近三年间,中石油建成的气藏型储气库调峰采气225亿立方米,惠及4亿人口,对保障低温季节用气产生了重要作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据预测,2020年和2025年全国天然气调峰量约为360亿方和450亿方,中石油按照60%市场份额预测,调峰需求接近208亿方和268亿方,现有规划仍存在调峰缺口。季节用气波动大,一些城市用气波峰波谷差距大,资源市场距离远,管道长度超过4000公里,进口气量比例高。这些都对储气库调峰保供能力提出了迫切要求。
12名院士领衔的专家组认为,建设气藏型储气库的创新成果,对国家加强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实现储气库建设目标有重要支撑作用,满足了我国天然气产业链的战略需求,具有巨大的推广价值。

- 探访中东部最大地下“天然气银行”2019 / 10 / 25
- 我国首个储气库交易产品上线启动2019 / 10 / 16
- 中石油中石化 加速推进储气库建设2019 / 06 / 26
- 储气能力短板如何补齐(行业观察)2019 / 06 / 19
- 天然气汽车需要高质量发展2019 / 05 / 27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