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已走到了一个必须转型发展的关键期。” 20日,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主讲人杜祥琬院士在英大传媒研究院与《亮报》举办的“能源大讲堂”上表示,资源和环境制约等全球变化因素,对传统能源格局提出挑战,我国需要寻求最优的能源发展战略和路线。
据杜祥琬院士介绍,“十五”以来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过快增长,十年增长2.2倍,对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我国GDP目前占世界生产总值不到10%,但能源消耗已达20%,能源排放的污染气体居世界之首,温室气体占世界总量的25%。单位GDP的能耗、污染排放和碳排放都过高。我国煤炭的年产量已达30亿吨,其中只有不到一半符合科学产能的要求,多半产能达不到安全生产和保护环境、生态的国际标准。
“中国没有粗放的资本。”杜祥琬指出,我国的现代化应该是在守护环境底线基础上精心设计的发展过程。他提出了“科学、绿色、低碳”的能源战略,建议“十二五”期间推进核电、水电和天然气的发展,加快煤炭洁净化和安全生产,支持非水可再生能源的创新发展,采取有力措施改变汽车业和建筑业的发展模式等。
在谈及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时,杜祥琬表示前景乐观,原因有二:首先,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利用的太阳能发电资源约20亿千瓦;其次,国内需求大,目前由于三头在外,产品价格较高“用不起”。“我国的光伏产业正处于转型的困难期,产业形态须转向国内需求为主。不要急于上规模,关键要进行科技创新,掌握核心竞争力。”
杜祥琬预测,我国可能在2015年前后进入能源多元结构阶段。到2050年,我国将基本完成能源体系的变革,实现能源供需模式的科学平衡。届时能源结构中,洁净能源将占一半以上,并呈继续增加势头。
当日,英大传媒研究院举行了揭牌仪式,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英大传媒研究院学术指导委员会顾问杜祥琬、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蒋莉萍、智石智库秘书长朱敏等专家出席了仪式。英大传媒研究院由英大传媒投资集团创办,旨在充分发挥各方学术研究和媒体资源优势,开展能源经济、传媒业态、艺术交流等方面的研究、合作与传播活动,为能源行业、专家学者、社会公众搭建沟通的桥梁,通过专业传媒与研究机构的协同创新,提升学术研究的影响力和贡献度。

- 打造“中国北方氢谷”!吉林白城新能源与氢能产业发展规划项目启动签约2018 / 11 / 27
- 王玉普接棒傅成玉 中石化迎来正部级掌门人2015 / 05 / 05
- 中核集团参与地下核电站研究项目通过结题验收2014 / 06 / 27
- 两岸学者研讨气候变迁与能源发展2013 / 08 / 26
- 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会见比尔·盖茨2018 / 11 / 13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