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初我到国家计委工作的时候,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开始支持技术引进,我当时负责电子行业的技术引进。很多厂当时利用改革开放的形势,从国外引进了一些装备技术,包括30万、6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还有50万伏输变电设备,现在回顾,那个时候和今天确实不可同日而语。如今,我们的输变电设备已经发展到交流1000千伏,直流±800千伏,是世界最高电压等级的输变电设备。包括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在内的很多能源装备都实现了“追赶”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1978年,我们国家全部的装机容量是5700万千瓦,现在装机容量突破12亿,已成为世界最高装机容量。起初,我们消化进口30万、60万机组碰到很多困难和问题。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哈尔滨第三发电厂60万千瓦的机组,在调试过程中碰到200多个问题。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现在我们可以自主研制100万千瓦的超超临界机组。
目前,就发电设备而言,国外设备在性价比上已经没有办法和中国的发电设备竞争,也不用设置特别的保护政策了,正是依靠技术进步装备了我国电力行业。
其他领域也是如此。比如石油领域,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引进美国公司的钻机,一般是3000米、8000米石油钻机,但是现在,不要说8000米,10000多米的钻机,就连12000米的钻机我们都可以自主生产。
2001年时,我们国家没有生产过X70钢,因为有了西气东输工程,才开始研发X70钢,现在X80钢甚至X100钢都能生产了。即使在四五年前,像燃气机组、压缩机组、大阀门等关键长输设备都需要向GE、西门子等国外公司购买,现在,我们都全部实现了国产化。前后对比30多年的进步,真是历历在目,也非常自豪。
再如核电。1981年我们开始建中国第一个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当时我们没有做过核电设备,所以就要武装一批发电厂进行技术改造,做压力容器、蒸发器等。当时,我们从研制30万千瓦的设备开始,而如今,我们已经可以制造100万千瓦的核电设备。
煤炭机械也是这样。以前,千万吨露天矿设备很多都是从美国引进的,基本上全套都是买人家的,如今,很多以前碰都不敢碰的设备都实现了国产化。
再如LNG船,技术难度很高,被称为造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国内以前造不了。现在,我们不仅能够自主生产,而且还出口到日本、美国。30万吨的油轮我们也实现了出口的零突破,现在,中国是世界上生产VLCC油轮最多的国家。
中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和进步。如果没有这些,中国不可能成为世界能源大国。
当然,我们在快速进步的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有一些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还有一些关键设备需要进口。总体来讲,我们创新能力不如发达国家。
当前,很多产业出现了产能过剩,包括装备制造业。能源装备要靠技术进步和创新不断推出新的产品,企业才有活力和生命力。同时,能源装备企业需要从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型。
在中国能源装备取得重大成就的历程中,也摸索积累了很多有益经验。如能源装备研发和国产化,要紧密地跟国家发展需要结合在一起,不是为研发而研发,而是依托国家重大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用户的积极支持;搞重大装备的国产化,离不开政府的协调和推动等等,这些经验非常宝贵。
(本报记者张子瑞根据作者在中国能源装备自主创新报告会上的发言整理)

- 山东电科院让多源融合碰撞出集成共享的火花2018 / 07 / 17
- 南方电网两项国家“863”课题通过科技部验收2015 / 04 / 07
- 国首座高纬度低温环境输变电设备试验室建成2014 / 11 / 06
- 输变电“救赎”2014 / 03 / 20
- 对特高压建设价值的思考:特高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2013 / 12 / 04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