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柴静《穹顶之下》引发的争议仍在发酵。对于该纪录片所提及的改变当下煤炭占主要地位的能源结构,需要放开能源市场,打破垄断等提议,复旦大学教授陈学明提出,打破能源垄断,让资源、能源进入市场很可能带来更严重的雾霾。因为资本的天然逐利性是造成生态危机、雾霾的主因。国企更有条件和责任“跳出”资本逻辑。国企现在在这方面做得不好,不等于它就没有这一“先天优越性”。西方治霾靠的是法律和把污染企业转移到国外。
能源垄断真的有利于治理雾霾?什么才是治霾的关键?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竞争或垄断,跟治理雾霾没有直接联系,不能把竞争或垄断跟雾霾问题放在一起讨论。中石油、中石化是否垄断,都会有雾霾的产生。雾霾的治理取决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垄断或不垄断从效率上讲影响不大。
另一方面,林伯强认为,垄断有利于治理雾霾的说法不正确。垄断需要打破,能源体制改革的步伐不能放缓。但打破垄断并非仅仅为了治理雾霾,打破垄断有更多的社会目标,包括提高效率等。现阶段经济放缓,已经无法靠粗放型GDP的增长来扩张,今后的增长点主要来自于效率的提高。而效率的提高来自于改革,来自于打破垄断。能源国有一家独大的局面,虽然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有其短期的好处,但却会影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林伯强看来,雾霾是中国发展必然要付出的代价。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从贫穷走向富裕,雾霾、污染对中国来说不可避免。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当然可以做得更好,但需要意识到这是发展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发达国家都走过这条路,中国不可能例外。现在的问题是怎么解决。
林伯强认为,煤炭是最大的问题。除了煤炭使用量过多,还有一个问题是价格太便宜。未来重点应在于形成充分反映市场供需、环境成本和资源稀缺成本的能源价格,使能源使用者面临恰当成本约束,这将有利于节能、提高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调整。林伯强认为,雾霾等环境污染已让公众切身感受到能源消费对环境的负外部性,因此,当前是能源价格改革的好时机。
林伯强称,雾霾治理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成本问题。如果愿意付出成本,雾霾治理完全没有问题,APEC蓝就是证明。问题是我们想付出多大的成本,可以承受多大的成本。现在中国有经济实力,也有诉求去解决这个问题。减少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提高油品的质量,搞好交通管理,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柴静的片子能够唤起大家对买单的积极性,“环保的问题不在于你叫多响,而在于买单的时候表现是怎样的。”林柏强说。
要环保还是要发展经济?林伯强认为,经济增长跟环境保护并非对立关系,只是过程相对缓慢,“需要大家有耐心”。
就柴静的这部纪录片来说,林伯强认为,它本身是有意义的。对记者来说,说明真相就已足够。从专业人士的角度来讲,这部片子可能有片面的地方,但它至少唤起整个社会对问题的讨论。这是这部片子的关键所在。

- 可凝结颗粒物治理技术和标准待确立2019 / 10 / 12
- 专家:中国如何打赢 雾霾治理战?2019 / 04 / 01
- 治雾霾:三分天注定 七分靠打拼2018 / 03 / 13
- 终端能源清洁替代大幕开启2017 / 03 / 31
- 李克强:设立雾霾专项基金 蓝天不应成奢侈品2017 / 03 / 16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