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伊始,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布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的通知》,最终确定了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共23个项目。如今多能互补示范工程开工在即,但关于项目的具体实施、商业模式、价格瓶颈、设计规划等还在探路期。
7月8日,由《中国能源报》主办的中国综合能源体系建设系列研讨会开篇之作——多能互补政策解读闭门会在京举办,来自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企业代表160人参会,点此查看会议花絮《有人@你|有魔力的多能互补政策解读闭门会花絮来啦》
在这次闭门会上,就多能互补问题,政府、行业、企业等各方积极踊跃交流,开启了一场思想的盛宴,不少与会者表示,好久没有见到干货这么多的会议了!错过的小伙伴不要着急,中国能源报微信公众号特摘录12位与会代表的精彩发言,慢慢与大家分享。
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副司长 何勇健
当前我国正在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能源发展处于变革创新的关键时期,国际上能源转型变革也风起云涌,要有新的策略来应对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看,伴随经济新常态,能源发展遇到很多瓶颈,比如,煤炭去产能任重道远、煤电产能过剩潜在风险突出、天然气市场开拓难、新能源弃风弃光等,仅依靠单一能源品种单兵突进或沿用传统办法、简单的小修小补并不能解决问题。
随着产业革命的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带来丰富多彩的新业态,催生了低碳化、扁平化、个性化用能的需求。面对能源需求日新月异的新趋势和新挑战,能源发展理念和模式必须做出相应调整。
在这种背景下,将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模式作为能源革命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或是比较可行的路径。因为单打一地看,每个能源细分行业要独立地转型变革都有较大困难,难觅万全之策,但若把整个能源行业作为“全局一盘棋”整合起来,将供应与消费互动起来,就会闯出一番新天地。
如果能够真正将多能互补、梯级利用的优势发挥出来,能源转换利用效率可大幅提升,比用技术革新或管理挖潜手段带来的节能减排效益高得多,且成本更低。
“多能互补”的内涵至少有三“多”:
一是涵盖的细分能源品种多——既有新能源,也有传统能源;
二是提供的产品多样化——电、冷、热、气等综合供应;
三是供需模式多样化——更贴近用户、满足特殊需求、供需互动的耦合集成方式。
过去较长时期,因为体制机制原因,能源各行业彼此分割、各自为政,不能很好融合,也没有互相交融的紧迫性。而现在,电力、油气等体制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政策环境,化解现实矛盾也迫切需要变革创新发展模式。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就是从系统集成、优势互补、结构优化的角度抓住了能效提高和成本降低的“牛鼻子”,通过多种能源的有机整合、多种产品的耦合供应、多种机制的相互“借力”,使能源用户和生产供应方互动,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应该说,多能互补作为一种新业态才刚刚起步,还在路上,任重而道远,但作为推动能源革命的有效形态、方式和抓手,前景光明、意义重大。
做好多能互补示范工程,至少将有以下几方面“利好”:
一是提高能效,助推节能减排。现在全国平均综合能源转化效率仅有40%左右,在多能互补热电冷联供情形下,能源效率可达到90%以上;
二是有效降低成本和价格,摆脱对政策补贴的依赖;
三是能大力拓展新能源消纳及大规模可持续利用的空间;
四是实现对垄断体制的巧妙“突围”,通过新业态的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用巧劲打破当地电网企业、燃气公司、热力公司的“铁饭碗”,促进能源体制改革顺利实施;
五是助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有利于抢占未来科技、产业和经济竞争的制高点。不要小看多能互补等新业态的星星之火,一旦突破燎原之后会改变整个生态文明体系,形成全新的能源体系、工业模式和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新方式,带来人类生产生活模式的深刻变化。
推动多能互补示范工程,当然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是体制问题。尽管多能互补终将塑造多赢格局,但传统垄断企业的思想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过程中会对改革和新业态的发展形成阻力。
其次是补贴的路径依赖问题。多能互补示范工程如果真正做好了,并在全国示范推广,相信在项目成熟期将不需要补贴。多能互补示范工程一定要有自我盈利的能力和自信,初期政府会扶持一把,但从中长期来看,要能够自我循环发展,在业内领先并具有推广复制的价值。
再次是价格机制问题。目前市场化价格尚不完善,示范工程应大胆探索实践,争取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率先实施灵活可调节的价格机制。
关于多能互补示范工程,不管是政府、企业、用户还是社会舆论,各方面都很支持,也寄予厚望,但项目成功与否、业态是否可持续能推广,更多的还是取决于企业家,取决于项目是否具有竞争力。唯有优秀产品、优质服务才能在市场上获取更多份额并立于不败之地。

- 全球首台套GT36-S5型H级燃机在上海电力闵行电厂正式开工建设2019 / 12 / 30
- “华龙一号”首堆福清核电5、6号机组EAM系统上线2019 / 03 / 26
- 国内最大发电侧电化学储能项目投运2018 / 12 / 28
- 一带一路|中国特高压“走出去”的这5年……2018 / 08 / 13
- 全球首台CAP1400模拟机即将落户荣成石岛湾核电2018 / 07 / 05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