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国内
地大教授李德威辞世 中国地热开发是他最后的牵挂
2018-09-17 23:44  · 来源:长江日报  · 作者:杨佳峰  · 责编:王长尧

在野外考察的李德威教授

  “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9月15日中午,在武昌一居民小区,30多名地质学界专家学者和学生拥挤在恩师李德威教授灵位前,重温李德威生前留下的这10个字,心潮起伏,情难自已。

  14日中午12时25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著名构造地质学家李德威教授因病逝世,享年56岁,在不能言语的弥留之际,躺在ICU(重症监护室)病床上的他借来护士的笔颤抖着写下了“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10个大字,第一次写出来的字护士不大认识,李德威使尽力气写了第二次。

  “李老师在‘干热岩’的研究上没做完,留下了遗憾,所以用这10个字来鼓励大家继续下去。”现场李德威教授的大弟子、地大地学院副教授刘德民向长江日报记者分析这十个字的背后深意。刘德民说,在地下很深的地方,岩石温度可以达到180摄氏度以上,这种热能源属于无污染的清洁能源,也是第三次能源革命的新能源,理论上地球深部有很多这种能源,过去地热多用于温泉、取暖等,利用率不高,李老师的设想是大规模利用,尤其是在发电领域。“弥留之际还牵挂这件事,忧国忧民的情怀可见一斑。”李德威教授的弟子无不哽咽叹息。

  李德威1962年6月1日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市,32岁被破格提升为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始终奋战在地质一线,提出“层流构造假说”,被誉为挑战“板块构造假说”的第一人。

  “即使在医院,李教授也没有放下科研。”刘德民回忆,9月9日,他还和李德威老师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共10多人在普仁医院李老师病房开了“组会”,每个人就自己的学业进展、科研项目进行了汇报,当时李老师说话已很吃力,但还是一对一地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回复指导。“当时我汇报了‘干热岩’的研究情况,并提出遇到的问题,李老师一一作答后提出下一步研究思路。”

  李德威教授的夫人夏芳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目睹了丈夫住院时还不忘工作的状态心疼不已。“同事来医院看他,当时他已浮肿得很厉害,艰难地握了手。他一见到同事说的却是项目的人员安排,他说自己已经没力气了,希望学校能继续把事情办成。”夏芳回忆,当时李德威的病情十分严重,他患的嗜血细胞综合征,怕感染,需要隔离,但他不听,不断召集学生来论证项目。

  让夏芳欣慰的是,过去一家三口,分居三地。儿子在北京学围棋、上大学;爱人常年在青藏高原科考;家里经常就她一个人。直到爱人病了,一家人团聚在病房,过了一段时期“温馨”日子。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