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国内
凌文回应国家能源集团如何整合效果、氢能的前景、煤炭去产能
2019-03-05 09:39  · 来源:中国能源网  · 作者:  · 责编:王长尧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凌文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别凡专访。 

  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凌文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专访时就国家能源集团的整合效果、氢能的前景、煤炭去产能等问题,给出了深刻的见解。 

  文丨中国能源报记者 别凡 姚金楠 发自会场 

  中国能源报: 2018年国家能源集团有哪些工作亮点? 

  凌文:第一、我们完成了国家能源集团的重组整合工作,非常好地完成了改革第一步。原来我们是“矿路电港航一体化、产运销一条龙”的指挥总体运营模式,现在我们已经做到了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从总部层面只管八件事情——管党建、管干部、管人才、管战略、管资本、管风险、管协调和管监督。总部以管资本为主,然后把各个产业,如煤电、煤炭、风电、新能源、运输等进行专业化管理,释放国企改革红利。在这样的运营模式下,去年集团销售收入、利润、各大业务板块全面超过了重组整合以前两个集团的最好的成绩之和,实现了1+1>2的效果 

  第二、我们做到了联合、整合、融合、合作、合力、合心将整个集团真正合在一起。原来总部有927位员工、是51个部门,现在我们已降到455位员工、21个部门,这样一来总部更加精干、高效。 

  第三、我们的利润达到了735亿,改革红利让我们信心更坚定。在2019年将进一步坚决地推进深化改革工作,让国家能源集团不辜负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期待,不辜负社会各界的期待,真正无愧于“国际一流和世界一流示范企业”的荣誉。 

  中国能源报:过去一年,您在很多场合为氢能发展呼吁,今天能集中阐述一下对氢能发展的建言么? 

  凌文:氢能毫无疑问在世界各国得到认可,它是未来清洁能源的重要方向之一,在这方面我们很有信心,虽然我们起步较晚,但是中国有很好的优势 

  氢能制取现在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是煤制氢,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第二是可再生能源制氢,当前我国有大量可再生能源无法并网消纳,用可再生能源弃风、弃光、弃水来制氢,简易可行,技术上没有问题;第三是大量的工业制氢,像化工、焦炉等,我国是产能大国,都可以制氢。这几方面说明我国在制氢方面很有优势。 

  同时,氢的使用也很广泛。除了大家非常关心的像乘用车、民用车之外,更重要的是,像矿山港口施工重型车、物流车,大规模产生污染的重柴油车,完全可以用氢能车来替代,包括轨道交通、船舶甚至航空器,这些都是我们未来创新的方向。氢能有利于中国从能源大国向能源强国迈进,所以我对氢能源的领先作用充满信心。目前,国家能源集团在制氢、运氢和储氢、加氢站、燃料电池等全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在推进。 

  中国能源报:还有一个煤炭碳排放的“紧箍咒”,CCUS(编者注:碳捕捉封存与利用)进展如何? 

  凌文:煤炭依然是我国能源最主要的供给者,目前,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59%,而且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煤炭还是我们能源供给的主力,所以不能盲目去煤、恨煤。煤本身没有罪,如果我们把煤烟尘、硫、氮氧化物等问题解决,那煤就是清洁能源,目前二氧化碳的问题正在解决。我们要认识到煤炭是“有功之臣”,并且已做到超低排放,未来只要把二氧化碳问题解决了,煤炭是很先进的清洁能源。 

  CCUS就是碳的捕捉和利用,是未来煤炭行业科学家们努力的方向。CCUS是全世界都在很关注的问题,这也是我国面向2030年的重大科技专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里五个方向之一。 

  现在把碳分离出来,埋在地下没有问题,只是成本偏高。CCUS重要的方向是怎样把二氧化碳作为资源而不是作为废物去处理,这个思路很好,但还未取得产业化成果。下一步,加快产业化研究,二氧化碳便不再是人类的“敌人”,而会成为人类的朋友,成为资源。 

  中国能源报:煤炭今年“去产能”不再简单的“去产量”,预计全国煤炭新增产能将达到1亿吨,这是否会引起煤炭新一轮产能过剩? 

  凌文:产量和产能是两个概念。产能不是多了,而是不够,现在我们说的“去产能”是去落后产能,不环保、污染环境、不安全、效率低的我们要去掉,先进产能要释放对落后产能“有一个杀一个”我坚决赞同,但不能滥杀无辜。 

  大致上来说,产量和产能我个人认为有20%左右的冗余度,也就是说,如果国家一年需要36亿吨煤,大致要储备42—45亿吨的产能,那么至于这些产能每年生产多少,需要市场调节,过剩的时候少生产一点,缺的时候多生产一点,而绝不是说,有36亿吨的需求,就只能有36亿吨的产品。 

  (文丨赵紫原 整理)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