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国内
海南打造资源回收再利用产业链
2019-12-13 09:45  · 来源:国际商报  · 作者:姚良基 马丽娜  · 责编:李慧颖

  近日,海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正式通过《海南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条例》自2020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共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大类,对不按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单位将处以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个人将处以200元以下罚款。这也意味着,海南省将于明年起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垃圾分类及回收行业话题将逐渐走热。

  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海南省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总量约8700吨,而焚烧场、填埋场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每天处理总量约5673吨。这表明生活垃圾的回收及处理后端存在巨大压力,每天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生活垃圾无法得到妥善处置;若不及时妥善处置,日益堆积的生活垃圾将污染环境、影响生态。除了增加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解决生活垃圾的后端处理能力,其前端处理工作--生活垃圾分类,也亟需进行调整。因此,《条例》应时而生,目的在于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循环利用。

  “根据中环协报告,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物占比为26%,如果将海口市所有可回收物集中处理,全年可实现约33万吨垃圾减量和资源化。”据海南省量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辛军介绍,“如果这些可回收物能得到资源回收再利用,将具有非常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除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介入,适当引入民营资本,共同打造垃圾可回收再利用产业,不仅能起到公益作用,还可以形成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成熟产业链,有利于减轻垃圾处理压力、促进资源回收再利用,最终实现环保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辛军表示,海南省量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积极配合政府工作,已于今年在海口市陆续投放了二十台生活垃圾分类智能回收设备,开始在海口市龙华区打造海南省首个智能回收示范片区。在此之前,该公司已于8月份与龙马环卫公司签约达成合作关系,实现“两网融合”,实现城市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系统的有效衔接,致力达到垃圾分类后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最终目的。

  “我们一直在研究更贴近海南实际的垃圾分类方式和模式,研究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垃圾分类成本高的问题。”辛军说道,在提升技术手段的同时,该公司正在积极拓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渠道,目前已组织上千次垃圾分类公益宣传活动;除了走进居民社区,该公司还联合各大高校,共同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工作。

  早在2018年,海口市已成为全国首批46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目前看来,海南省暂未像上海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但可以预见,海南省将与其他已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省市相互借鉴学习,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全程分类体系,最终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