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国内
感悟华为精神 提振信心再出发
2019-12-24 15:18  · 来源:中国能源网  · 作者:  · 责编:李慧颖

  前不久,我有幸参观考察了华为北京研究所,实地感受到了华为公司的园区现代化、科技高精尖管理重员工年轻化感触到了无处不在的文化、管理、创新奋斗。通过学习,近距离、全维度地了解华为公司的奋斗史、变革史,亲身体验和感受华为公司的厚重的企业文化和先进的管理理念。通过交流,更加坚定前进的信心和决心,启迪创新的思维与智慧,反思固有的理念与先进企业理念的差距。感悟华为精神,联系工作实际我们要提振信心再出发! 

  一、学习华为的学习精神。“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华为始终把忠于学习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华为自创立至今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蜕变,靠的是超越其他企业的学习激情和持续不断的努力,这得益于华为管理层的以身作则,得益于华为自创业以来养成的学习精神。作为新疆干部,我们要想缩短发展的差距,实现后发赶超,唯有学习这条“捷径”可走。只有孜孜不倦地学、因地制宜地学、对标先进地学,真正把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的治理本领和驾驭能力才能全面提升,才能更好地做好立足新时代背景下的各项具体工作 

  二、学习华为的拓荒精神。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华为从1987年创立之初的3名员工2万元身家,到现在的拥有19.4万员工,年收入7000多亿的“世界五百强”;从只做国内市场,到现在的70%多业务分布在世界170多个国家,服务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由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无不展现出了华为长期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拓荒精神。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既是全国第14个大型煤炭基地、国家能源战略接替基地,还是我国战略资源基地和能源资源安全的陆上国家大通道,更是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具有无可比拟的地缘区位优势。作为新疆干部,我们要想发展好、建设好新疆,必须要有拓荒精神,要“敢为人先,敢为创新”,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拓展解题的新思路,找准破题的突破口,研究解题的新方法,共同答好新时代的“新疆考题”。 

  三、学习华为的自我批判精神。“只一自反,天下没有不可了之事。”华为认为,自我批判是管理干部思想、品德、素质、创新技能的重要工具,在华为内部,自我批判已经成为华为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今天是废品,它洗刷过我们的心灵,明天就会成为优秀的成果,作为奖品奉献给亲人”这就是华为人自我批判真实写照。批评与自我批评也是党的优良传统,自我批判的目的是不断进步,不断改进,而不是自我否定,只有坚持自我批判,才能倾听、扬弃和持续超越,才能更容易尊重他人和与他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作为新疆干部,我们要立足当前的国情、区情,认真查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检视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地落实情况,不断在对照自省中守护初心,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不满意、认可不认可、支持不支持”作为检验工作的重要指标,切实把党群干群关系越拧越紧。 

  四、学习华为的忧患意识。“安不忘危,盛必虑衰。”“让下一个倒下的不要是华为,要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去,这是华为和华为员工不断前进的初心和动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两千多年前的哲理,放到企业管理和社会治理上,同样适用其法则。当前,新疆社会大局总体稳定,向好因素不断增加,充分释放稳定带来的红利,旅游业呈现井喷式增长,2018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5亿人次、增长40.1%2019年1月至10月,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2亿人次,同比增长42.62%;实现旅游收入3417.27亿元,同比增长43.39%,均创历史新高但稳中有变数、稳中有风险、稳中有忧虑,“三期叠加”的特点短期内难以改变,反恐维稳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作为新疆干部,唯有充满未雨绸缪的高度危机感、忧患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排查各类隐患,切实保障社会大局稳定和长治久安。 

  五、学习华为的执行理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华为的战略解决为客户创造什么价值,华为的执行则解决全力为客户创造价值问题,所以没有执行,战略只是一纸空文。华为强大的执行力,来源于对执行的正确理解,始终坚持以结果为导向,始终坚持用制度管事管人,流程组织的优化基于流程组织的高效,能敏锐的触觉与迅速的反应,能保持团队的协作,不断追求工作效率速度和工作质量,确保战略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不折不扣的执行,才使华为文化和战略方得落地生根,才创造出华为的奇迹。作为新疆干部,我们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新时代的治疆方略,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1+3+3+改革开放”工作部署,高效执行各项工作措施,要让各族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党中央的温暖和关心,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地贴在一起、紧紧地连在一起。 

  作者系新疆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王志辉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