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行业正从粗放式向集约化、精细化转变。新技术,尤其是大数据分析技术,正日渐成为支撑制造业升级的中坚力量。
在光伏上游制造方面,我国已成为硅片制造第一大国,全球硅片总产量的近80%来自中国。量大更要提质。不断提升硅片品质,是光伏行业一直的追求,幸好有大数据来支招!
文丨王海霞
中国能源报记者
小硅片大数据
“一张硅片背后有数千个生产参数,通过云平台把这些生产过程中所有数据进行存储,目前可实现单车间15天全量数据批量上云,车间切片机、分选机等数据准实时上云。这样就能形成硅片切割数据库,对硅片生产过程和硅片品质进行很好地监控和追溯,记录每一张硅片的成长历程。”保利协鑫高级副总裁郑雄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郑雄久上述提到的云平台指的是阿里云大数据分析算法。在光伏切片的生产过程涉及人、机、料、法、环上千个参数,任何一个变量的细小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切片良品率。2016年保利协鑫正式与阿里云合作,希望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切片业务管理升级、进一步提高硅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给每一张硅片做‘身份证’可以实现透明化生产、数据化管理以及提升良品率。逐步各个环节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硅片质量升级也就有了依据。”郑雄久说。
大数据提升竞争力
在大数据存储的基础上,工程技术人员可以依据切片过程关键技术参数建立切割模型,通过数据测算和推演,模拟切割过程,测算切割良率。“筛选出最优工艺进行验证,可大大提高技术创新步伐,提高企业在同行业的竞争力。”郑雄久说。
同样基于对大数据的分析,还可以对现有生产状况进行监控。比如可通过数据样本建立核心参数运行曲线,通过计算建立良品数据的上下管控线,一旦偏差超出管控,设备就会自动报警,技术人员就能第一时间发现异常进行改善,有效减少不良品的产生,提高硅片品质。
目视化大屏看板和报表的开发,则是将数据分析结果已图表的形式直观的展示给成产现场,便于现场第一时间掌握生产数据和异常数据,快速反应,现场改善,减少异常发生引起的品质波动。
一年可省数千万
当前协鑫与阿里双方团队正在推进二期项目研发进程,在切片端完成全面升级后,稳步推进到光伏产业链的多晶硅,硅锭,电池,组件等其他制造端的智能制造升级。
“其实,去年保利协鑫在切片环节推广大数据算法,对生产过程中采集到的全部变量进行分析,找出与良品率最为相关的关键变量后,现在已提升1个百分点左右的硅片产品合格率。一年算下来就可以节省数千万成本。”郑雄久说。
大数据、智能化成果显著,但保利协鑫总裁朱战军谨慎表示,在由“光伏制造”向“光伏智造”转变的过程中,不要盲目推进智能化,而是要把客户需求放在第一位。智能工厂不是目的,其目的为提升产品竞争力与质量;智能工厂不是自动化改造,其根本是运营模式的变化;智能工厂建设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企业长期的努力与变革。
延伸阅读:协鑫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刘志波: 协鑫打造能源互联网落地场景
随着国家能源局“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和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项目名单的出炉,能源互联网正在由概念走向落地。
当众多能源企业还在摸索互联网和能源如何结合的前景和路径时,作为能源互联网先行先试者的协鑫,又是如何定位和实践的?
文丨何英
中国能源报记者
“从企业实施的层面来说,重点要打通‘源—网—售—用—云’等能源产业链的多个环节,同时利用好储能。”协鑫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刘志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语中的,“纵向是产业链各环节的智慧协调,横向则是多能互补。”
刘志波表示,协鑫是全球最大的光伏企业,具备从硅料到光伏电站的全产业链,在中国500强企业中连续多年稳居新能源行业第一,光伏电站装机容量位居全球第二。除光伏外,协鑫还全面参与了燃机、风电、水电、地热和生物质发电等其它清洁能源的投资与运营。“协鑫投资开发的能源种类齐全,服务链完整,几乎所有的能源形式都有运营,且从产业链各个环节也都有参与。这为‘源—网—售—用—云’,同时结合储能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介绍,在苏州工业园区国家多能互补示范项目中,以协鑫为主体的各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其中,目前首批新建工程包括23MW天然气分布式项目、25MW光伏分布式项目、5MW地源热泵项目、储能22MWh、微风发电150KW、需求侧管理100家用户、2个充电站和能源互联网平台等项目。
“协鑫立足自身业务,在能源微网上,积极推进能源互联网的应用实践,与德国EWE—BTC、美国GE等世界著名公司以及国内的南瑞集团、中国电科院等开展了交流与合作。目前协鑫为苏州工业园区提供了30%以上电力供应和70%热能供应。”刘志波表示,协鑫希望从苏州工业园多能互补示范项目中摸索出先进经验、先进技术,使能源更符合绿色、高效、经济和可持续的发展目标,推动能源互联网向更高水平发展。
随着新电改、能源互联网相关政策的不断推进与落实,不少能源企业将目标定位为综合能源服务商,协鑫也不例外。
协鑫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的优势在于,一是协鑫拥有齐全的光伏全产业链和多种能源形式;二是有27年的能源开发投资运营经验。“多年的施工经验、运营经验,可在单用户微网和区域级微网上为客户提供价廉质优的能源服务。”刘志波介绍。
在刘志波看来,能源互联网本身就包含多能互补的意义。多能强调因时、因地、因能、因值,对资源禀赋与能源供给和消费进行统筹规划,实现最快响应、最短距离、最小损耗、最高效益。“优先利用当地的丰富资源,有了经济效益,就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当前,能源互联网示范工程正在稳步推进。刘志波认为,要在全国范围大规模铺开能源互联网,还面临三大问题,“一是能源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信息物理一体化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三是智能的交易平台和交易规则。推广应用能源互联网任重而道远。”

- 四川发展新能源汽车“水到渠成”2014 / 11 / 19
- 第六元素登陆新三板 抢占海上风电防护涂料市场2014 / 11 / 13
- 北京密云拟投资30亿引进优质天然气2013 / 12 / 31
- 学印尼话、穿民族服装……还要“防忽悠”!首个在印尼落地的中国民企发电项目真不容易!2017 / 05 / 17
- 职业打假人30万元“起步”年赚400万2015 / 03 / 23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