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6月20日表示,将进一步促进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和优化升级,到2020年以前,使能源装备制造业成为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能源装备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产能过剩明显缓解。
当前,欧美等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德国、美国相继提出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概念。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和结构转型大形势下,传统能源技术装备亟需革新和提升水平,一批新兴能源技术装备产业正在萌芽。
“我国能源技术装备制造业面临能源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挑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部分关键核心技术缺失、传统产品产能相对过剩和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不足共存等矛盾仍然突出,亟需转型升级。”上述负责人说,面对能源革命新要求、装备制造业发展新形势和“走出去”战略需要,为推动能源革命,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和国家能源局于日前联合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
记者了解到,根据《实施方案》,到2020年以前,我国将围绕推动能源革命总体工作部署,突破一批能源清洁低碳和安全高效发展的关键技术装备并开展示范应用。同时,制约性或瓶颈性装备和零部件实现批量化生产和应用,有力保障能源安全供给和助推能源生产消费革命。基本形成能源装备自主设计、制造和成套能力,关键部件和原材料基本实现自主化。能源装备设计制造技术水平显著提升,设计与制造体系进一步融合,重大能源装备实现自主研发、设计和制造,设备性能和质量控制明显提升。
到2025年以前,我国新兴能源装备制造业将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较完善产业体系,总体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有效支撑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部分领域能源技术装备引领全球产业发展,能源技术装备标准实现国际化对接。
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有关部门将高效利用中央资金支持重大能源装备、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技术攻关。研究利用专项建设基金、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支持符合条件的关键装备技术攻关、产业化和制造条件升级。针对实施方案主要任务,继续组织开展一批关键装备、核心部件的技术攻关和技术改造,加强试验检测能力建设。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能源装备建设项目给予金融、贷款等政策优惠。
此外,《实施方案》还将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组织推动能源企业与装备制造业联合形成自主创新合力。研究统筹利用财税、价格、项目考核和运行监管等手段,支持能源装备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引导和督促制造业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质量保障能力,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根据能源装备制造业情况,采用政府引导、社会合作的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企业技术改造和关键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推动能源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 制造强国迈向中高端2016 / 12 / 26
- 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态势年报等系列报告发布2016 / 07 / 27
- 能源装备强国征程迈出新舞步2016 / 06 / 28
- 部委发布《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2016 / 06 / 23
- 完善能源装备服务需“双化”并举2016 / 06 / 08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