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合成有机纳米聚合物 将影响柔性电子技术
2020-04-16 17:50
· 来源:央广网
· 作者:
· 责编:李慧颖
聚合物;有机纳米;电子技术;信息存储;激光;半导体材料;纳米技术研究院;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国科学院院士;团队;聚合物半导体;南京邮电大学;效应晶体管;有机半导体;创新结构;关键特征;借鉴中国;显示技术;信息材料
有机半导体及柔性电子技术,是承载未来信息产业与智能制造极具潜力的载体。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和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解令海教授团队,近日借鉴中国方圆文化和古代窗格结构,突破了高分子的新概念并合成了有机纳米聚合物,实现了基于中心对称分子排列的立体选择格子化和聚格子化。国际顶级期刊《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该成果。
柔性电子技术、特别是有机电子技术在有机显示、有机激光、有机光伏、有机场效应晶体管、传感与执行、信息存储与忆阻计算等方面仍面临巨大挑战。目前,只有有机发光二极管实现了大规模商业化,同时还面临着量子点、钙钛矿与二维纳米等新兴材料的激烈竞争。
近年来,黄维和解令海带领的团队针对高分子的局限性这一问题,提出了有机纳米聚合物的概念,并开创了聚格类有机纳米聚合物这一新的研究方向。
从创新结构角度发展合成策略是开启这一方向的关键,“在该研究中,我们设计的A2B2型合成子不仅克服了交联问题,而且有效控制了纳米聚合物的立构规整度。”解令海介绍,他们借用了1948年荷兰版画大师摩里茨·科奈里斯·埃舍尔创作的《手画手》命名了这一类纳米聚合物,即手画手聚格,表现出了有机纳米聚合物关键特征。
黄维表示,有机纳米聚合物半导体将为塑料电子提供新的方案,这将影响新一代有机宽带隙半导体材料、电泵浦激光、柔性电子器件、印刷显示技术以及信息存储与神经形态计算等技术的发展。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 俄罗斯研究发现辐照处理可提高火箭固体燃料性能2020 / 03 / 27
- 铁电聚合物基纳米复合电介质储能材料的发展与展望2018 / 07 / 06
- 新型聚合物可像海绵一样吸收泄漏石油2018 / 04 / 24
- 胜利油田化学驱油提高采收率8.2%2017 / 06 / 09
- 河南油田突破高温油藏化学驱技术瓶颈2017 / 04 / 01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