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入地”穿越长江 输电通道首次采用GIL技术
2018-08-28 08:57  · 来源:中国经济网  · 作者:王轶辰  · 责编:闫志强

  在巨型盾构机的缓缓切割下,随着最后一块岩壁的掉落,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苏通GIL综合管廊隧道日前成功贯通。这是世界上首次在重要输电通道中采用特高压GIL技术,技术的突破为建设输电通道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具有重大的示范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GIL即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采用金属导电杆输电,并将其封闭于接地的金属外壳中,通过压力气体绝缘。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是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建设的12条输电通道之一,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是淮南—南京—上海工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工程在苏通大桥上游1公里处穿越长江,隧道长5468.5米,盾构直径12.07米,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超长距离GIL创新工程。

  经济日报记者了解到,该工程输送距离长、输电容量大,GIL位于输电线路中部,工频电压耐受水平高,对GIL可靠性要求高。GIL布置于蜿蜒隧道,力平衡、热平衡、三维设计制造和安装等面临全新挑战,国内外没有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和产品。

  “由于技术限制,以前输电线路跨海过江只能采用空中跨越的形式,但是这种形式会对航道产生多种不利影响。”国家电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部副主任陆东生告诉记者,“如果没有成熟的GIL技术,特高压根本不可能从地下穿越。采用综合管廊方式穿越长江避免了大跨越方式对长江航道的影响,在通航安全、航道维护、港口规划等方面均消除了不利影响”。

  华东地区经济发达,用电需求大,预计到“十三五”末,华东地区区外来电总容量将高达1.1亿千瓦,其中仅江苏就将达到近5000万千瓦。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建成后将大幅提高华东电网接纳区外来电能力,对于促进华东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电力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电网交流建设部副主任韩先才表示,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采用敷设于管廊隧道中的1000千伏GIL管线穿越长江,将进一步提高国内电工装备制造水平,促进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在世界电网技术和电工装备制造领域的竞争力。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