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群精心为地球“做CT”的人
——记中国石化“工人先锋号”、中国石化石勘院地震资料处理与成像研究团队
2019-12-31 16:03  · 来源:中国能源网  · 作者:  · 责编:王长尧

  从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到松辽盆地、四川盆地,从常规到非常规,从陆上到海洋,从国内到海外,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地球物理中心地震资料处理与成像研究室工作铺展非常广阔。

  对于一个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团队,踏上油田生产节奏,完成如此饱满的工作量并非易事。在地球物理中心党支部书记毕研斌看来,这是一个讲奉献、顾大局的团体,凭借优质的技术水平、工作态度、工作质量,才能每年完成2000多平方千米三维地震资料处理工作,为油田 “做好CT”,推动油田的高质量发展。

  以生产需求为导向  为勘探开发提供有力支撑

  “地震资料处理工作离钻头远,难出成果,是一项给人做嫁衣的工作。”但团队成员深知,只有满足油田生产的需求,为各油田打井布井提供优质数据,做好“嫁衣裳”,才能有效支撑中国石化勘探开发工作。

  塔里木盆地是世界公认的超深层,储层在8000米以下。由于打井费用极高,所以布井非常慎重,光从地质角度不敢贸然打井。这种井对地震数据依赖性强,对地震数据要求极高,地震数据的吻合度要与井层位的吻合度高度对应。对此,通过先进方法、不同参数优化,提高分辨率,才能把砂体、油层在地震剖面显示出来,达到优质解释储层的效果。

  西北走滑断裂处理过程中,要做到保幅保真,否则无法处理出断裂。研究人员只有对资料参数方法不断测试完善,做大量的实验,才能确定出最优参数。

  此外,研究人员有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呆在野外,与小队同吃同住同工作,对野外采集做监控,重点监控放炮的质量、采集质量,对采集参数、采集方法进行论证,确保得到高品质的第一手资料。

  近年来,在西北方面,开展顺北探区多属性约束网格层析火山岩速度建模和断溶体精细成像工作,为顺北油田的突破奠定重要基础。在华北方面,完成杭锦旗区块4000平方千米宽方位三维地震资料准确成像,为东胜气田13亿立方米产能建设提供坚实的依据。在西南方面,开展川西南北向构造带目标处理,浅、中、深层处理效果显著提升,获得西南分公司“有史以来最佳处理效果”的高度评价。在东北方面,助力梨树断陷深层发现大型高压岩性圈闭,打破之前的认识禁区。此外,该团队探索出天然气水合物新能源地震处理成像有效技术系列,协助部署国内水合物开采的第一口水平井。

  以技术创新为主线  为油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科技供给

  针对地下复杂情况,研究室研发Petro-FWI全波形反演系统,能解决高精度速度建模,对于反射比较弱,信噪比比较低,频带窄的情况,也能得到准确的、高精度的速度场。

  每个盆地的特征不一样,研究问题不一样。西北目的层属于超深层,必须采用针对性措施,包括振幅恢复、弱能量恢复等;而华北鄂南是黄土源资料,地上地下复杂,要做好层间多次波的压制、煤层对有效波振幅的屏蔽等。

  该团队始终秉承创新为创效服务,在有效技术集成与创新技术研发上攻坚克难,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团队在地震资料处理方面持续深耕,形成了宽方位地震资料处理、复杂地表静校正、超大面积连片处理等技术系列;在新技术研发上稳步推进,先后形成复杂构造叠前逆时偏移、绕射波成像、全波形反演等特色技术。发布软件产品2项:Petro-FWI1.0全波形反演系统、Petro-MCS2.0多波地震处理系统,在业界具有领先地位。

  团队先后荣获北京市及中国石化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三等奖2项;年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

  以政治建设为抓手  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9月27日,地球物理中心党支部组织《陈俊武传》读书交流会,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学习教育。陈俊武院士热爱祖国、忠诚事业的家国情怀,精细严谨、精益求精的求实作风,勇于超越、开拓创新的担当精神对员工来说是一个巨大激励。

  员工们纷纷表示,要从点滴入手,以陈院士为镜,学习他的工作态度、人格操守、精神境界,立足本职工作,牢记责任和担当。 读书交流会不仅促进员工之间的相互学习,也增加了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像这样的活动并不在少数,通过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抓手,强化思想引领,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在中心党支部的领导下,通过开展比学赶帮超、争做一颗螺丝钉、师带徒共进步、“我的一张标书”等劳动竞赛活动,促进员工成长成才。

  依托于党支部,坚持党建融合科研生产的思想,党员自觉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有力地促进科研生产各项工作,先后涌现出集团公司“三八红旗手”张改兰、集团公司直属党委“优秀共产党员”姜大建、研究院“科技标兵”朱成宏、“岗位能手”高鸿等一批先进典型人物。(徐海峰 姜大建 )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