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吨秸秆可生成1吨初级生物液体燃料
2018-06-28 09:37
· 来源:科技日报
· 作者:马爱平
· 责编:闫志强
生物质;研发;催化剂;环保;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路线;中科院;产业化;悬浮床;复杂系统
26日,记者从三聚环保获悉,经过逾5年的自主研发,其在生物质直接液化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其委托中科院过程所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也于近日完成了第三方独立重复试验及评价工作。
根据中科院重复试验结果数据,对于本次试验的玉米秸秆原料,约2.1吨秸秆可以生成1吨氧含量小于5%的初级生物液体燃料。评价报告显示,该技术路线,可降低加工成本、提高油品品质、大幅减少污水排放。
“相比已有的生物质制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和生物航煤等技术路线,生物质直接液化技术原料易得、成本更低,可将农林废弃物等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直接大量转化成以碳氢化合物为主的液体清洁燃料及化学品。”三聚环保负责这项技术开发的崔永君博士说。
“目前业内还没有其他公司可以做到如此程度,这是因为我们采用的是自主研发的催化剂和特殊的脱氧工艺,并与悬浮床技术有机结合,在成本上更具经济性。”崔永君说,团队开发了高效低成本的催化剂,突破了高效脱氧技术及避免生成大量有机废水等难题。6月21日,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召开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上,鉴定委员会认为,三聚环保自主开发的悬浮床加氢(MCT)重油加工技术已达世界领先水平。
此次独立重复试验结论与该公司的试验结果一致,表明该技术已初步具备产业化的条件。另悉,其计划未来3年建成3—5套规模在20—30万吨级的标准化工业示范装置;未来5年实现全面产业化,即建立多个标准化分布式生物质液化工厂,实现500万吨的总产能,初步形成上下游规模化的产业布局。针对此项技术,该公司正在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已累计申请了80项发明专利。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 生物质能产业遇瓶颈 专家呼吁加强基础研究2019 / 10 / 30
- 生物质行业急盼“自己的排放标准”2019 / 04 / 11
- 中国农林废弃物利用技术与发展大会聚焦生物质高值化利用2019 / 03 / 18
- 到2050年欧洲生物能源产量将增加两倍2018 / 12 / 06
- 探索实施“生物质扶贫”2018 / 11 / 22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